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從暗斗到明爭 經銷商為何頻頻“將軍”廠商

來源:第一財經 | 2017-01-19 08:58:38
東風悅達起亞經銷商“逼宮”廠商一事,前兩日還鬧得沸沸揚揚,參與的經銷商似乎鐵了心即便撕破臉也要討個說法:“不落實,就拒絕提車,拒絕接受廠家的懲罰。”如此的慷慨激昂,加上十幾個紅艷艷的公章,態度再決絕不過。

東風悅達起亞經銷商“逼宮”廠商一事,前兩日還鬧得沸沸揚揚,參與的經銷商似乎鐵了心即便撕破臉也要討個說法:“不落實,就拒絕提車,拒絕接受廠家的懲罰。”如此的慷慨激昂,加上十幾個紅艷艷的公章,態度再決絕不過。

只可惜這事兒熱鬧了沒兩天,劇情便神一般地出現反轉。據媒體爆出的一封“東風悅達起亞江西經銷商致東風悅達起亞公司信函”顯示,在信函中,此前的“逼宮”一事被經銷商說成是“不明真相的人擅自上傳至網絡”,并“篡改了他們的真實意思”的惡意篡改行為。在信函中,他們還一致表示“絕不允許別有用心的人惡意破壞東風悅達企業的品牌形象”。

如果不習慣這樣的套路,恐怕會覺得匪夷所思。不過,在經歷了不久前的奧迪經銷商逼宮一汽奧迪廠商,以及去年乃至前年出現的長安福特經銷商“反水”,奔馳、寶馬經銷商聯合逼宮廠商索要補貼,甚至更久之前的現代經銷商集體退網等“鬧劇”之后,你會深刻地體會到什么叫作“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站在經銷商的立場,在商言商才是正途,所謂的義正詞嚴以及所謂的魚死網破,說白了都是為了利益,一旦訴求達成,又何必糾結于這些翻云覆雨的說辭。

只是,為什么這幾年,類似的“逼宮”事件如此的層出不窮?

有觀點將此歸咎于不平等的廠商和經銷商關系。自2005年開始正式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將汽車的銷售授權、品牌銷售、售后服務、配件供應等多重話語權劃定由整車廠控制,經銷商的話語權被剝奪得所剩無幾。天津物招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宏多年前就曾公開發聲表示,中國目前的經銷商模式完全缺乏自主性,“美國洛杉磯很知名的經銷商只用一片空地、拿鐵絲網一圍就開始銷售汽車,沒有人說他有問題”,但在中國,經銷商店面面積的大小、資金投入、裝修設計都在汽車廠商的控制之下,“甚至經銷商店內的沙發、煙灰缸也都必須從相關的原產國購買”。

有壓制必然就有反抗,這固然是近兩三年來經銷商“反水”事件層出不窮的原因之一,但若說這是必然,顯然也不盡完善。自1999年4S的銷售管理模式被廣汽本田引入中國市場已經足足27年,即便是《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的存在也有超過10年之久,但在2014年之前,大規模高頻率的經銷商反水甚至逼宮事件并未爆發。

更何況,2016年1月6日,商務部發布《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管理辦法》),面向全社會征求意見。與現行的政策相比,《管理辦法》取消了原有規定中“品牌”二字,打破汽車行業實施十余年的廠家“品牌授權”的銷售方式,為經銷商松綁并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

所以要反思的是,為何在經銷商自主權增強的大背景下,廠商與經銷商的矛盾反而由暗至明、升級加劇了呢?

唯一的解釋是市場的變化。過去的至少20年間,中國汽車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不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都曾有過賺得盆滿缽溢的輝煌時刻。但到了2014年之后,汽車行業的增長漸趨常態化,進入低毛利、精細化運作的階段,而市場的相關參與方無論是廠商還是經銷商,都沒有調整好自己的權責以及在市場變動時相應的行為。買好車CEO李研珠認為,現階段不少4S店之所以會“活不下去”,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需求高速增長的階段引發了過度建設;二是建設慢了一拍,建好后發現市場需求轉移了;三是消費者變化太大,建設和經營方式沒有與時俱進。

確實如此,對于廠商來說。雖然車市增速放緩,但依然不乏新進淘金者,與此同時,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每天一睜眼想到的就是銷售數字”是絕大部分廠商銷售負責人的常態。重壓之下,不斷的網絡拓展是“美化”報表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可以看到的是,眾多的經銷商逼宮事件,矛頭基本上都會指向“市場無序競爭”、“網絡擴張過度”這樣的問題。與此同時,雖然市場變化,但長期享受著高銷量高利潤的廠商依然不愿意放棄利潤,相應的壓力自然會被轉嫁至經銷商身上。因此,當產能過剩、市場增速放緩時,廠家如何平衡銷量和經銷商利益之間的關系,這考驗著廠家管理人員和經銷商投資人之間的博弈。

作為市場的直接“操盤手”,經銷商對其經營現狀負有直接責任。同品牌、幾乎同樣的建店時間、在資源也相差無幾的背景下,店與店的處境迥然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曾有經銷商告訴筆者,很多4S的潰敗其實不在于外部,而在于自身,比如將資金挪作他用,進入房地產市場等從而導致資金斷鏈等,當市場大潮退去方知誰在裸泳。

車市“日進萬金”的輝煌肯定不會再度重演,下一步如何賺錢,將成為擺在4S店面前的最關鍵的問題。國外成熟的汽車4S店的經營盈利模式是汽車銷售占30%,售后服務占60%,其他占10%。而中國的數據幾乎是云泥之別,售后服務并未對4S整體贏利形成更大支撐。同時,金融等衍生業務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這都是可以拓展的范疇。

從長遠看,廠商和經銷商博弈并不會就此止息,而經銷商體系的優勝劣汰也將加速。有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4S店數量僅有1.3萬家左右,而中國目前注冊經銷商卻有接近2.5萬家,是美國的兩倍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近80%的市場銷量是由20%的經銷商完成的,能力不足的經銷商被市場淘汰的局面近在咫尺。

相關熱詞搜索:將軍經銷商廠商

上一篇:富人標簽被撕掉 車企如何應對汽車“平民化”
下一篇:雪佛蘭斯柯達Jeep:今年第二梯隊新勢力?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