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電車成本進一步下降,十年后或將迎來5萬元時代

來源:汽車信息網 | 2023-04-06 11:51:02
汽車信息網4月6日訊 一項技術從誕生到大規模普及一定會有個成本不斷下降地過程,智能電動車也不例外。隨著技術進步,電視、空調、手機等行業的整體價格大幅下降,‘摩爾定律’體現明顯,以電子部件為核心的智能電動車同樣適用這一定律。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未來智能電動車將以兩年為一個更新周期,伴隨著兩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電動車可能迎...

汽車信息網4月6日訊 一項技術從誕生到大規模普及一定會有個成本不斷下降地過程,智能電動車也不例外。

 

“隨著技術進步,電視、空調、手機等行業的整體價格大幅下降,‘摩爾定律’體現明顯,以電子部件為核心的智能電動車同樣適用這一定律。”零跑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未來智能電動車將以兩年為一個更新周期,伴隨著兩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電動車可能迎來5萬元時代。

未來成本下降的根據

在朱江明看來,十年后智能電動車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電池、電驅、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以及豪華硬件的成本持續加速下探。

 

說起新能源車成本,必然繞不開占據純電動車40%-60%成本的動力電池。朱江明認為,鋰電池價格從十年前的3.2元/Wh到如今的0.6元/Wh,有著明顯的下降趨勢,預計十年后將降到0.3元/Wh。同時,伴隨著充電樁、快充技術的普及,電池容量的需求有所下降,未來50度-60度電池包就足夠滿足一款400公里續航的主流電動車。以此計算,那么未來的電池包價格將下探到15000元。

朱江明所言并非毫無根據。一方面,車企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比如零跑今年就將推出CTC 2.0技術,可有效提升體積利用率、能量密度和整車性能,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當車企的技術和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還可以通過批量采購、交叉使用等方式來降低電池成本,并提高電池的性能和壽命。

 

批量采購的方式如今就已從寧德時代身上得到了佐證。今年,寧德時代推出了“鋰礦返利”計劃,簽約車企只要付給寧德時代一筆定金,并承諾未來3年里80%的電池都從寧德時代采購,年底與寧德時代結算時,五成電池將按照20萬元/噸的碳酸鋰價格計算,另外五成電池仍以市場價為依據。

不過,今年動力電池核心元素碳酸鋰的價格已經開始大幅下跌,根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去年11月報價60萬元/噸的碳酸鋰,3月已跌破40萬元/噸的價格。截至4月3日,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甚至來到了23.25萬元/噸。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另外,在技術的加持下,朱江明預測未來電驅將實現更小體積、更大能量,十年后200kW電驅系統降至4000元。同時,車輛的智能化程度更高,一顆芯片就能實現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總控,將約8000元的智能座艙成本,和約3萬元的激光雷達、高像素攝像頭、高算力智駕芯片、高清地圖等智能駕駛成本進一步壓縮,十年后軟硬件加起來只需6000元。

“綜上來看,電池15000元,電驅4000元,智能座艙加智能駕駛6000元,車身、內飾、底盤等25000元,這樣算下來,十年后智能電動車有望降到5萬元。”朱江明如是說道。

在此之前如何降低成本?

新能源車企對成本的執著,其實是市場推動下的結果。

 

根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全國有車家庭剛超過40%,而擁有價值20萬-30萬元汽車的家庭只占4.46%,30萬以上更是只有2.16%;在有車家庭中,汽車價值20萬以下的占比超過81.8%。而我們翻看汽車銷量排行榜也不難發現,絕大多數主銷車型的售價其實都在20萬元以下,集中在10萬-15萬元這個區間。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規模普及,15萬元也將成為新能源汽車需求最大的市場,在這個市場,誰的成本更低,誰就會有更大的話語權和產品競爭力,并最終體現到車企最為關心的交付和效率問題上。

 

眾所周知,國內造車新勢力無一例外都面臨著增收不增利且持續虧損的窘境,尤其是零跑,雖然去年營業收入為123.85億元,同比增長295.4%,但其毛利率卻是-15.4%,是唯一毛利率為負的已上市新勢力公司。同時,零跑的現金儲備僅108.2億元,不到理想的20%,約小鵬的28%。

不過,零跑的高層強調,零跑將會在今年實現毛利轉正,依據是中高端車型C11、C01銷量占比的提升。正常來說,零跑想要快速實現毛利轉正,應該會提高售價,但怪就怪在,零跑反而在虧損的情況下進一步壓低了價格,新款C01不僅沒加價,甚至還下降了6萬元。

 

“零跑逆著來的原因就在于,它明白歸根結底需要靠量取勝,也就是常說的市場占有率。”有業內人士對“汽扯扒談”表示,零跑一方面通過持續減價來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進而銷量增加、現金流增加。另一方面,把增加的現金流投入到人工智能生產、技術研發,降低人工成本,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這就形成了良性閉循環。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看到,理想自今年開始,將推出L6、L5以下沉至20萬-30萬元的價格區間;蔚來在NIO、第二品牌(代號為ALPS)之外,又將推出主打2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市場的第三個細分市場專屬品牌;以零跑、歐拉、比亞迪為代表的品牌,更是已經提前搶占10萬元左右區間。畢竟誰都明白,當十年后智能電動車迎來5萬元時代后,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而在此之前,誰先形成規模化,站穩腳跟,誰就決定著未來的格局。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要實現品牌飛躍,黑標MG7“買配置送車”
下一篇:利潤腰斬不及保本理財,汽車行業復蘇有盼頭嗎?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