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中國品牌日的思考 自主品牌離跨國企業有多遠?

來源:汽車信息網 | 2019-05-10 08:01:22
經歷了近20年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越發成熟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想在激烈廝殺中脫穎而出,真的是太難了。或許“中國品牌日”對于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是一個助推劑,誰能在逆境中把握住發展機會,誰才能留下來。畢竟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終歸容不下太多的汽車品牌。

中國汽車新聞網訊 5月10日,又一年的“中國品牌日”!

相比去年,今年來自“中國品牌日”的聲量明顯要小很多,或許是受到了其他重大事件的影響。

從2017年開始設立的 “中國品牌日”,旨在大力宣傳知名自主品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

設立“中國品牌日”容易,但真正能講好故事就比較難了,尤其是汽車行業。中國品牌準確來說是自主品牌車企面對著一眾百年發展史的車企,想要突出重圍并不容易。

當然,中國品牌在手機、家電行業誕生了一批行業巨頭,比如華為、小米、海爾、格力等。而汽車行業中,吉利、長城等也都樹立了非常遠大的目標,并為之而奮斗。

行業處于低潮期 車企參與熱情不高

盡管前路漫漫,但“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今天在上海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加快品牌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國貨精品,感受品牌魅力。

活動期間設立了專門的汽車行業體驗區,該區域以“綠色能源、智能網聯”為主題,布置5個互動體驗場景,配套開展一系列互動體驗活動。可以看到這個區域還是緊跟國家政策的,力推新能源行業。

但從參與的車企數量來看,各大車企參與“中國品牌日”活動的積極性并不高。可以看到僅有北汽、上汽、吉利、奇瑞、蔚來、比亞迪等車企參與,這也反映出汽車行業目前的現狀,就是整個行業處于調整期中,沒有精力和資金來參加“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

國內市場轉差之后,自主品牌的生存狀況更加堪憂。來著中汽協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218.5萬輛,同比下降20.7%,市場份額41.5%,下降3.7個百分點。曾經為自主品牌帶來巨大收益的SUV市場份額下降最為突出。

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SUV銷量128.8萬輛,同比下降23.0%,市場份額56.5%,下降6.5個百分點。對比自主品牌轎車,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轎車銷量50.5萬輛,同比下降15.0%,市場份額20.1%,下降0.7個百分點。

而老牌合資車企,盡管也面臨增長壓力,但因其多年的口碑積累和產品陣容豐富的優勢下,反而能在逆境中逐漸爆發。可以看到豐田、本田、日產等車企銷量逐漸走強,大眾盡管有所下滑,但其銷售量基數龐大,老大的地位難以撼動。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品牌車企的故事是不太好講的。  

講故事容易 造車突圍難

相比其他行業來說,汽車行業是最不會講故事的行業了,最會講故事應該是IT行業。自從有了造車新勢力之后,故事才多了起來。也就有了PPT造車、為造車而感動流淚的賈躍亭等以往不可能在汽車行業發生的故事。

但汽車行業畢竟是傳統制造業,最終還是拼的造車能力,光會講故事是沒有用的,最終還是需要硬實力,比如研發是支持一個企業不斷向前的核心所在,研發投入則最能代表一個企業的實力。

在過去的2018年,大眾集團的研發支出高達158億美金,它的老對手豐田集團投入的研發資金為100億美金。盡管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但福特集團去年的研發投入仍然高達100億美元。

而中國品牌中,以上汽、吉利、奇瑞等品牌研發投入逐年增加,但即使加到一起仍不及全球大車企的一家的投入,因此彎道超車并不容易,作為“超車”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們甚至還在為建廠資金而發愁呢,更何談在技術上投入更多的資金。

新勢力發展漸顯疲態,而“老”的中國品牌因為市場不好而進入了加速淘汰期,我們看到了曾經作為新車企風光過的比速、幻速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濰柴英致更是早已消失在視野之外,這樣的事件在今年逐漸爆發出來。而即將全面落地的國六排放新標準也會讓不少研發能力薄弱的車企心憂。

經歷了近20年高速增長,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越發成熟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想在激烈廝殺中脫穎而出,真的是太難了。或許“中國品牌日”對于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是一個助推劑,誰能在逆境中把握住發展機會,誰才能留下來。畢竟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終歸容不下太多的汽車品牌。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新勢力體驗店探訪:理想中的工作日的人流
下一篇:是真土鱉還是假潮流 汽車業開啟“粉豬”流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