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都紛紛開始支持國貨了?

來源:汽車信息網 | 2019-03-07 08:40:21
中國汽車產業在發展四十年后就出現了一些可以和合資品牌比肩的自主品牌,而消費者也早已回歸到了理性的消費階段,還在混日子的合資企業也該醒醒了,畢竟再不醒就真的沒機會了。

中國汽車新聞網訊 “回顧自主品牌的這四十年,一路小跑之后產品力是大大提高了,然而其品牌溢價還是缺失的。如果當初起點都一樣,現在的國際頂級車企中國會不會占一大半呢?”

談到自主品牌的驕傲,不少人最先想到的都是華為、聯想、萬科、恒大、美的。

這些國貨都代表著中國在各個產業的領域形象。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紛紛向上,不僅為我們帶來了更優良的產品,同時還轉變了消費的購買習慣。

繞過品牌溢價率曲線救國

現如今,洋貨早已不是國人的首選項了。拿手機舉個例子,曾經被視為白富美、高富帥的蘋果手機早已沒有了最初一哄而搶的大勢,而且已經逐漸淪為“屌絲”產品了。

去年有個數據報告顯示,華為的學歷還會比較集中在本科生的,而蘋果多為研究生或者是高中以下的學歷,也就是大部分的用戶為低學歷者。

所以說現在高學歷的喜歡使用華為,而低學歷的更加偏愛蘋果。同樣在收入方面也有規律可循,數據分析表明高收入的人群喜歡的并不是蘋果而是華為或者是小米。

雖然不能完全按照這個進行簡單的劃分,但是至少可以證明華為手機的進步還是非常的快的,在品牌溢價力不足的情況下,突出的產品力一樣可以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手機行業如此,汽車行業亦如是。

然而對于發展了才四十年的自主品牌而言,其品牌溢價力自然不可與擁有百年歷史的外資品牌相提并論。因此,在品牌溢價缺失的情況下,自主品牌在二三四線城市的優勢才會更加明顯。

相對于一線城市的消費者更看重品牌影響力所帶來的社會效應,二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更多的還是把注意力放在產品本身。當自主品牌的產品力已經遠遠超過一些合資品牌時,他們沒理由不為其買單。

所以現階段對于自主品牌而言還是扎穩二三四線城市比較重要,不要盲目強攻一線城市。畢竟農村包圍城市這種戰略,早就已經被驗證過十分適合我國國情了。

貨比三家拼的就是產品力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急轉直下,然而越是寒冬之中越是醞釀著變化。

寒冬之下,自主品牌齊齊發力,這無疑是給整個汽車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歸根結底,自主品牌能實現逆流而上的關鍵還是在于產品力的提升。

汽車作為房子以外的第二大件,一直是消費者慎重購買的對象,貨比三家,而最終比的無非就是產品和服務。

現如今消費者買車主要是三步走,先看外觀,外形接受了,再看看內飾,內飾質感也漂亮,那就開始試駕。操控性、駕駛感這些都過關了,就直接買回去。

買回去之后,要想產生口碑效應,無非就是看新車開了兩三年之后可靠不可靠,售后服務如何。現在的消費者買車大抵就是這個邏輯。

近些年,自主品牌一直關注產品力的提升,特別是投入重金進行自主研發。如今的自主品牌,早已從借鑒模仿到正向研發,各方面水準都有了世界化水準,這一點大家都有目共睹。

自主品牌的崛起,讓各大合資品牌都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以現在的市場環境來看,各大合資品牌不拿出點誠意來,消費者是真的不會買單了。

中國汽車產業在發展四十年后就出現了一些可以和合資品牌比肩的自主品牌,而消費者也早已回歸到了理性的消費階段,還在混日子的合資企業也該醒醒了,畢竟再不醒就真的沒機會了。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捷達品牌亮相德國 發布會背后傳遞了什么信號
下一篇:大出行時代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