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拋下騰勢? 奔馳投奔北汽新能源

來源:時代周報 | 2017-08-01 09:09:48
6月1日,柏林總理府,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德方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這兩家“重量級”的中德汽車企業開始了在新能源領域“開疆辟土”的攜手。

6月1日,柏林總理府,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德方合作伙伴戴姆勒股份公司這兩家“重量級”的中德汽車企業開始了在新能源領域“開疆辟土”的攜手。

時隔一個月之后,北汽和戴姆勒合作進展迅速。7月5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共同見證下,北汽集團與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在德國柏林簽署新的框架協議。雙方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細節進一步敲定,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元,在北京奔馳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電池工廠,生產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車產品,首款車型將于2020年推向市場。

同時,相對于戴姆勒只是提供車身技而采用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的騰勢而言,此次戴姆勒與北汽的合作,無論從品牌還是電池核心技術來看,都顯得更加深入,也充分體現了戴姆勒進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決心。

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北汽戴姆勒合資要吸取騰勢的前車之鑒,在品牌、市場推廣等方面進行調整升級,其競爭力主要集中在品牌和造車實力兩方面。如果說騰勢是戴姆勒攜手比亞迪進軍中國市場的一個嘗試,那現在和北汽的合作恐怕是動真格的了,畢竟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個叫騰勢,一個叫奔馳。”

攜手共贏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官方目標是,到2020年有500萬輛電動汽車在路上行駛。5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顯然是所有廠家眼中的“肥肉”,在中國市場收獲頗豐的戴姆勒更是明白站在“風口”的重要。

據悉,根據戴姆勒、北汽意向,將引入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2020年戴姆勒集團和北汽集團將在北京奔馳投產純電動車,為此雙方共同注資,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同時開展動力電池的本土生產和研發,并采用國產電芯。這也是戴姆勒與比亞迪合資打造騰勢汽車、戰略性投資北汽新能源汽車之后,戴姆勒在中國市場落下的第三枚棋子。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加上騰勢汽車的電池資源,戴姆勒在電池本土生產和研發方面已經走在大多數企業的前列。

之前,戴姆勒剛剛發表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規劃“瞻思未來”,在全球范圍內投資100億歐元,至2022年在全球范圍內推出10余款梅賽德斯-奔馳品牌純電動車,中國市場儼然成為“重中之重”。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表示:“到2025年,中國市場將在奔馳新能源汽車全球布局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為了滿足中國客戶未來對電動汽車的多樣化需求,戴姆勒將持續加速國產化進程。”

對于作為國內五大汽車集團之一的北汽,這已經不是戴姆勒第一次入股集團旗下企業了。2005年,北汽與戴姆勒開啟以生產技術為中心,引入德方先進的技術工藝、管理流程;其后,簽署從生產到銷售的一攬子合作協議。到了2013年,戴姆勒的投資占股達12%,成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戴姆勒也由此成為首家入股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的外資汽車企業。相比于比亞迪與戴姆勒7年的磨合期,北汽與戴姆勒的融合度、默契度更高,品牌競爭力更強。

此次戴姆勒戰略性入股北汽新能源,不僅豐富了戴姆勒在華新能源領域的布局,而且從北汽新能源本身的產品來看,不論是質量還是設計都有待提高,戴姆勒能夠為其提供傳統汽車工程制造技術;另一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經將單獨上市計劃提上日程,戴姆勒的加入無疑能夠成為強有力的“資本背書”,從而吸引更多投資者關注。

投石問路

事實上,在奔馳宣布與北汽合作之前,奔馳在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角一直是騰勢汽車。早在7年前,戴姆勒就與比亞迪在深圳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有50%的股份,共同研發電動汽車。然而,強強聯合并沒有帶來1+1>2的效果。

2012年,騰勢汽車品牌正式含著金鑰匙出生了。這個走著中高端電動汽車路線的新品牌,一方面,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廠商比亞迪為其提供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另一方面,戴姆勒集團則為騰勢提供源自豪華車的品質標準和造車工藝。既有著奔馳的品牌背書,又有比亞迪先進電池技術增持,騰勢汽車的未來在當時備受業界期待。

然而,由于品牌定價過高、車型單一、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退潮等多重原因,即便頂著邁巴赫設計師和電池專家的雙重光環,騰勢品牌自上市之后一直不溫不火。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騰勢零售銷量僅為2888輛。到了2016年,騰勢制定6000輛的銷量目標實際只售出2287輛,完成率低至38%。今年第一季度,騰勢僅賣出323輛。

不僅銷量黯淡,時代周報記者還梳理發現,騰勢的財務狀況更是堪憂,比亞迪的相關公告顯示,騰勢汽車2016年營收為4.32億元,凈利潤為虧損13億元。而且,到目前為止,騰勢汽車沒有向公眾公布清晰的未來產品規劃,對于騰勢的第二款車型(代號為Dragon),公開的信息僅僅是新車將于2018年上市。

張志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雖然,今年5月時,騰勢的兩個‘大家長’分別向騰勢注資5億元,來填補運營中產生的資金缺口,以及為下一步的市場推廣和銷售作出準備,使得騰勢的注冊本金從23.6億元變成了33.6億元,表現出對于騰勢的未來依然看好。可是,騰勢汽車發展可謂荊棘滿滿,一方面,當初雙方股東的合作也并非真心誠意,比亞迪看重的是奔馳在造車品質方面的經驗,奔馳方面則是看重了對方在電池核心技術方面的優勢。另外,在雙方股東自身都還有電動車項目的情況下,資源調動也隔了一層,這樣,騰勢自然就會顯得捉襟見肘,可以說夾縫中的騰勢汽車著實有些尷尬。”

或許,騰勢汽車對于奔馳汽車在華的作用就是“投石問路”,為奔馳在華新能源車市場積累一定經驗和教訓。當核心品牌EQ正式入駐后, 北京奔馳將能以自身品牌進駐能源車市場,而隨后的加速國產化便是預料之中,同時,北汽新能源能為戴姆勒提供更多的新能源積分也是一大關鍵。因此,如今仍處于低迷期的騰勢品牌今后將如何進一步發展,仍存不少的變數。

相關熱詞搜索:新能源奔馳北汽

上一篇:上半年業績“止血”一汽轎車頑疾已除?
下一篇:一汽與長安或互換掌門人 后期會否整合?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