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團車“速成”造車,為何李想“忍不了”?

來源:汽車信息網 | 2022-01-19 09:17:59
汽車信息網1月19日訊 如今,消費者對于各行業的企業跨界造車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面對新能源風口與未來千萬輛級的市場需求,如此大誘惑有足夠的吸引力讓眾人去嘗試。而剛過完新年,就又有新一批面孔入局造車。1月5日,汽車交易與服務平臺——團車網宣布組建團隊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時。雖然是上市公司,但是體量較小網站平時接觸也不多,所以彼時引發太多關注。而九天后后,團車網創始人兼CEO聞...

汽車信息網1月19日訊 如今,消費者對于各行業的企業跨界造車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面對新能源風口與未來千萬輛級的市場需求,如此大誘惑有足夠的吸引力讓眾人去嘗試。而剛過完新年,就又有新一批面孔入局造車。

1月5日,汽車交易與服務平臺——團車網宣布組建團隊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時。雖然是上市公司,但是體量較小網站平時接觸也不多,所以彼時引發太多關注。而九天后后,團車網創始人兼CEO聞偉為造車造勢接受了小范圍媒體采訪,解答了團車為什么要造車、怎樣造車和造什么車等基礎問題時,拋出的言論引發爭議。

聞偉表示團車之所以決定造車,最大動力來自一個100多人的外來團隊,并介紹這個百人團隊幾乎無所不能。聞偉將造車說的如此“輕飄飄”,讓跨界造車的“過來人”——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忍不了”,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公開回應:“那些指望能通過打開任督二脈無所能的創業者,最后找到的普遍都是騙子,或者大概率自己也是騙子。”

李想如此直白抨擊,團車聞偉自然不會默不作聲,于是又公開回懟“誰也別把自己當先知”。這一來一回也引發網友圍觀和討論。雖然對于團車造車網友普遍并不看好,但是雙方“口水戰”,確實為團車造車帶來一波熱度。而最新消息,聞偉已主動邀請李想參加團車首場產品發布會,希望雙方共同交流探討,論戰也就此告一段落。

造車是否真的有“捷徑”?

不可否認,在沒有燃油動力總成之后,車輛在機械結構上確實簡單很多,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造車技術門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造車已經變成很簡單的“分分鐘”的事情。接受采訪中,聞偉提到的團隊可以承擔產品規劃、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底盤、三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系統化整合方案、生產支持、供應商管理幾乎所有造車流程,具有20多年造車經驗,在技術、樣車上都有沉淀。

聞偉同時還表示,團隊是帶著半成品車型來的,第一款車將從這些半成品車型里選一款。第一款車采用成熟方案、成熟技術、成熟供應商,產品本身質量、品控是完全成熟可控的,車型定價10萬元-20萬元區間,2022年金九銀十就能預售了。

雖然貌似團車找到了投入少、見車快的造車捷徑,但實際上團車造車基本完全由新團隊做主,而團車主要負責產品定位、營銷、渠道網絡。而百人團隊如果真像聞偉所說,捧著現成體系和技術方案只待落地,為何不獨立引資或者與更知名、資金實力更雄厚的企業合作,而是找到市值不過億同時還處于虧損的團車?

再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這樣的百人團隊,就能有信心和實力迅速打造一款在中國市場占得住腳的車型,這讓投入百億還未見成果跨界造車者,以及有著幾千人研發團隊和多年造車經驗,但仍在電動車轉型中摸索的傳統車企有多汗顏?難怪一直在造車路上一直小心翼翼,甚至經歷過企業命懸一線的李想,看到團車將一個百人造車團隊說的“神乎其神”,實在忍不住跳了出來。

即便隨著車輛配套體系的成熟,讓造車的周期有所縮短,但實際上造車是一個長行業鏈條,批量造車仍然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磨合。實際上造車新勢力在初期,基本都踩過車型質量的“坑”。有多少企業嘗試造車多年,并且已經造出多輛樣車,但是仍倒在批量生產這“第一步”。所以電動車結構簡單,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造車有“捷徑”,對待造車還是要有敬畏之心。

造電動車是否還有新機會?

團車并不是第一個跨界造車者,肯定也不是最后一個。單單對于中國電動車市場,雖然市場格局已經初定,但是去年兩百多萬輛的電動車數量相比2000多萬輛的年銷量仍然占比較少。即便是“蔚小理”這樣的新勢力頭部車企,年銷量也僅在10萬量級,還沒到完全實現上岸,并沒有確立太多優勢。

所以電動車市場仍然有機會,只不過隨著傳統車企向電動化或轉型或孵化新公司,以及其他行業龍頭企業開始投入造車,帶來電動車競爭門檻越來越高,新入局者成功的機會也逐漸減少。因此結合自身優勢,找好切入點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無依無靠”只想通過造車圈一波快錢的企業,將越來越艱難。

此外企業跨界造車并非是單一轉型車企,而是參與到車輛智能化浪潮,融入到未來車內新的營銷場景,所以搶先占坑也是為未來發展搶先布局,緊跟出行新趨勢與變革。目前國內外跨界造車企業大咖云集,比如小米、集度、小牛,還有一直被期待的蘋果。

此前數碼產品制造商索尼已經宣布造車,并已經展示了兩款概念車型:Vision S概念電動汽車和全新的Vision-SUV原型車。同時索尼還宣布將成立一家運營公司,探索進入電動汽車市場。佳能近日也與自動駕駛公司Tier IV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開發L4級自動駕駛技術,同時將為Tier IV生產專用車載攝像頭,此外佳能還將投身于駕駛監控系統(DMS)的研發。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雖然造車多年,但是通過電動化可以實現品牌重塑,無異于開啟一次重新造車經歷,仍然有機會重奪市場份額。以福特為例,2020年凈利潤大幅虧損,股價也跌入谷底。而在更換新總裁后,加速了福特電動化轉型的步伐,開啟“福特+”重組計劃,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電動汽車的研發制造中,福特汽車的盈利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市值也是一路上漲,陸續超越通用汽車、戴姆勒等汽車公司,不久前更是突破1000億美元,為品牌成立近120年歷史來首次。

因此電動車市場仍有大把機會待“挖掘”,不過能真正抓住機會必定是有所長的實力派!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結束三連降仍有“槽點”,盤點2021中國車市“紅與黑”
下一篇:東風集團正式退出,悅達起亞會迎來哪些變化?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