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牽動了誰的神經?盤點2016車市最具爭議話題

來源:蓋世汽車網 | 2016-12-30 09:07:49
新年將至,回首即將過去的2016年,汽車行業著實發生了不少大事。跨界造車、新能源騙補、購置稅減半……這些一度霸占媒體焦點、牽動汽車人神經的事件仍然歷歷在目,而由這些話題引發的爭議也還在繼續。

新年將至,回首即將過去的2016年,汽車行業著實發生了不少大事。跨界造車、新能源騙補、購置稅減半……這些一度霸占媒體焦點、牽動汽車人神經的事件仍然歷歷在目,而由這些話題引發的爭議也還在繼續。

跨界造車

事件概述:近幾年來,跨界造車的企業不斷涌現,這其中不僅包括蔚來、車和家、和諧富騰、百度、樂視、格力等國內企業,也包括谷歌、蘋果等全球互聯網科技領域的領軍者。而進入2016年以來,蔚來汽車電動超跑的發布以及格力、樂視造車等相關事件的出現,讓這一話題持續被熱議。

蔚來汽車電動超跑 NIO EP9

爭議點:跨界造車能否成功?

點評:投身汽車行業,所謂的熱情必不可少。但在此之外也應明確,造車不只是投入大,技術門檻也較高。而在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等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的行業,即使對于一些“元老”級別的企業來說,攻克其中所涉及的技術難點、安全性等問題尚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對于新晉的跨界者們更是挑戰重重。因此,在跨界造車之前,企業需權衡自身的實力,找到足夠的技術支撐,此外也要在人才儲備、市場策略方面做好充足準備,否則在新一輪的洗牌中其很可能會失掉陣地。

新能源汽車騙補

事件概述:2016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因為騙補事件鬧出了不小的動靜。9月8日,財政部官方網站公布了《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金龍、吉姆西等多家企業上榜騙補黑名單,涉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高達10.1億元……

爭議點:新能源汽車是否應“去補貼化”

點評:騙補事件的出現讓業界開始思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是否“非有補貼不可”。而按照國家政策,到2020年,針對新能源的補貼將全面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市場化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以及更加嚴苛的企業燃油消耗限值管理,與此同時多地新出臺的地方補貼已經開始出現退坡的跡象。這一定程度表明了政府對于這一問題的解答。而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補貼的退坡甚至退出無疑會一定程度打擊其積極性,但從長遠來看,這也是避免惡性競爭,推動新能源車企健康發展的有力舉措。

奧迪渠道之爭

事件概述:上汽、奧迪宣布合作之后,一汽-大眾奧迪方面的經銷商坐不住了。11月21日下午,以廣匯、中升、新元素為代表的近30家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集團在佛山保利洲際大酒店集體“逼宮”奧迪,希望其就奧迪與上汽合作損害一汽奧迪經銷商利益一事,給予經銷商一些“說法”。這一事件持續發酵,最終于11月30日,28家奧迪經銷商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與奧迪AG達成共識,奧迪AG暫停與上汽大眾的合作,并承諾保證經銷商目前和未來的盈利……

爭議點: 經銷商“逼宮”成功?

點評:在此事件后,業界基本站成兩隊,一部分人認為經銷商逼宮奏效,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而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對于經銷商而言,逼宮成功是個偽命題,因為上汽大眾與奧迪的談判還在進行,暫停的只是網絡和銷售的合作談判,生產制造的合作談判還在進行。而且,暫停只是暫停,明年3月還會重啟談判。所以歸結來看,現在對于這一問題做出結論還為時尚早。

汽車“嬰兒潮”

事件概述:從2016年初開始,汽車新品牌接連誕生。據悉,3月,德國寶沃汽車宣布其中國公司正式啟動,4月推出首款車型;5月,新汽車品牌漢騰公布了其品牌和首款量產車;7月,一家名叫斯威的新汽車品牌現身,8月發布了第一款車型;10月,吉利控股發布了一個中高端品牌LYNK&CO;北汽幻速也推出了“比速”新品牌;長城汽車則在11月的廣州車展上推出其高端品牌??

爭議點:中國車市還需要新品牌嗎?

點評:盡管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逐漸消亡、淘汰是汽車行業的鐵律。而從目前來看,這一規律并不能作為阻止新品牌誕生的理由,因為盡管這一市場已相對飽和并且競爭激烈,但真正迎合市場的新品牌卻并非沒有出路。因此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市場并非不需要新的汽車品牌,而是不需要不夠優秀的品牌。

購置稅優惠

事件概述:為促進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發展,自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國家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在接下來的2017年,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延續,但1.6L及以下乘用車將不再按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而是按7.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而自2018年1月1日起則將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

爭議點:購置稅優惠政策該不該退出?

點評:2017年車輛購置稅優惠以退坡的形式出現,一方面說明了政府對節能減排這種小排量車的鼓勵的導向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明年車市因為購置稅的全面退出而出現斷崖式下滑的局面。不過即使如此,購置稅優惠力度的減少甚至退出似乎還是不可避免要使車市發生一些不良反應,例如市場的遞減效應等。但對此,不乏業內人士認為,相比汽車消費的大起大落,借此機會逐步回歸至相對穩定的狀態其實更有利于車企的發展。

自動駕駛致死事件

事件概述:2016年5月7日,一輛2015款特斯拉Model S行駛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雙向高速公路上時,與一輛垂直方向駛來的白色拖掛車發生碰撞,事故導致駕駛員喪生。而之后,特斯拉又接連幾次被爆發生事故。

爭議點:自動駕駛未來何去何從?

點評:科技的發展是需要不斷的試錯,自動駕駛產業亦是如此。可以說,汽車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是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而特斯拉此次事件僅僅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因此,如果單單從特斯拉車禍就否定自動駕駛產業的未來,則未免有點太武斷了。并且不可否認,未來隨著政策法規和行業標準的逐漸完善,以及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在相關技術能力上的提升,自動駕駛現有的瓶頸將有望逐步突破,而這將帶動整個產業向前發展。

相關熱詞搜索:車市2016話題

上一篇:渠道試水 博越產能不足誘發電商機遇
下一篇:“錢荒一日游”警示汽車業注意資金風險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