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車 > 新能源 > 正文

后補貼時代 新能源產業如何做到健康可持續發展

來源:汽車信息網 | 2018-06-08 08:13:23
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北京三里屯ARCFOX Space,一場關于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沙龍如火如荼。以“三里屯沙龍,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討論會,旨在直面新能源汽車發展痛點,進一步推進開放共享,為行業轉型,合作共贏提供思路和策略。

中國汽車新聞網訊 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北京三里屯ARCFOX Space,一場關于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沙龍如火如荼。以“三里屯沙龍,后補貼時代的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討論會,旨在直面新能源汽車發展痛點,進一步推進開放共享,為行業轉型,合作共贏提供思路和策略。在場嘉賓各持己見,不同的觀點隨時可以碰撞出熾烈的火光。

“三里屯沙龍”第一期活動由牛車網創始人海蘭女士擔當主持人。同時吸引了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陳全世。國家電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原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司長、規劃司司長江冰等多位重量級嘉賓到場。此外,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北京市首批純電動私家車車主于佳晨共同參與了討論。嘉賓們圍繞著補貼退坡、電池共享、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等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后補貼時代”的未來發展

2017年年中的,新能源“后補貼時代”就受到了廣泛關注。在目前國家嚴打新能源車企“騙補”,購車補貼逐漸退坡,預計2020年后全面取消補貼后,新能源車企將如何求存?在后補貼時代,鄭剛認為,“只有超前的謀劃才能保證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北汽新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鄭剛

面對2020年后補貼時代,他認為應該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入手來繼續保持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從供給側來講,進一步鼓勵創新型企業科技創新的投入,提高產品在“四化”方面的創新能力,增強對燃油汽車的競爭優勢,提高產品性價比來激發用戶的購買欲望。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這是企業最終的根本目標和出發點。

鄭剛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成果來之不易,企業必須做好恰當的安排和謀劃,不忘初心,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向前。其次,他認為企業應該遵循市場經濟規模,增強企業自身的能力,平衡好供給與需求。另外,國家應該鼓勵創新企業,加大投入,增強燃油汽車的競爭優勢,通過提高性價比,從而增加用戶購買欲望。如今產品、技術和基礎設施等不夠完善,大眾應該理性看待,面對社會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問題,國家應該盡快研究并制定出相應的補貼政策。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陳全世

“有技術生存,沒能力走人。”陳世全認為如今新能源汽車火熱,各大小企業一股腦全部扎堆涌進來,魚龍混雜,導致技術方面不能達到相應的標準和要求。各企業應該把重心放在鞏固成果,充實關鍵技術和產品上。

后補貼時代,盡管取消財政補貼已是既定方針,行業、企業也對此有了共識,但作為一項新興戰略產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需要國家政策扶持。陳世全表示,后補貼時代不是沒有補貼,而是取消了對于前端的補貼,相應的將補貼轉移到例如充電樁等后方,同時,政府要通過各種渠道創造市場,取得優勢。

車電分離,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

北汽新能源在去年底發布了“擎天柱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換電和電池再利用技術,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換電站、光伏發電進行深度融合,合理處置前些年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退役電池等。從而達到“綠色”生態出行,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能源資源高效利用。

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

李一秀表示,北汽新能源將在北京建立一個半徑為2公里的充換電網絡,在北京,加油站的密度是半徑1.8公里,“我們的換電網絡已經接近加油站密度,當充電、換電像加油一樣便利,用戶的充電焦慮也就隨之而解。”

通過“擎天柱計劃”的換電模式,車里的這塊電池才能夠從一次性購買、一次性使用變成在生命周期中的多輪循環使用,通過循環使用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由首批電池處理,到電池回收,將在最大范圍內實現梯次利用空間。

“大家都知道,一個換電站應該有一百到一百五十輛有換電需求的車輛匹配,才能維持運營成本。先期我們在北京布局了一百個換電站,但是目前只有兩千輛換電車輛在運營。”這就是北汽新能源推行車電價值分離的決心,“我們的戰略非常明確,先啟動換電站網絡,哪怕只有一個客戶有換電需求,他也可以在北京擁有完美的換電體驗。”李一秀表明心跡,北汽新能源在推行換電模式時,帶著義無反顧的決心。

但陳全世卻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直言“國家現行的補貼政策是按照電池續航里程和電池密度等指標設定,采用換電模式則意味著拿不到補貼,這件事的前提是取消補貼,有補貼反而做不成。”不過,陳全世認為,在現階段“50%的電動車用戶沒有私人充電樁”前提下,車電價值分離模式是應對當前“充電難”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

國家電網電動汽車公司董事長、原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司長、規劃司司長江冰

江冰則認為,現階段換電模式存在的邏輯是電池的利用效率。“比如說一塊三元鋰電池的使用壽命是充電2000次,只有高強度運營的出租車、公交車、物流車等車輛能夠達到這個利用率。私人用戶車輛在生命周期內按照跑10萬公里計算,最多充電500次。這與換電模式的宗旨是為了最大效率發揮電池利用率相悖,因此,目前來看,私人用戶換電是沒有市場的。”

盡管不乏質疑之聲,在運營車輛領域探索了六年換電模式之后,北汽新能源依然堅定地選擇向私人用戶推廣這項服務。究竟是什么促使北汽新能源下此決心?“醞釀了這么久,準備好了就去做,現在我們準備好了!” 李一秀充滿信心的說道。

就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產業而言,前期固然需要國家扶持和培育,但是進入“斷奶期”后,產業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獲得市場認可。2020年后財政補貼完全退出只是第一場考驗,細細掐算,若以2021年為市場發展期起點,留給廠商的時間其實已并不寬裕了,如何在2021年之前通過更精準的市場定位與營銷策略,盡可能的擴大銷量,搶占市場份額的發令槍將馬上打響。

相關熱詞搜索:新能源補貼產業

上一篇:建電池工廠、推新車 通用汽車全面發力新能源
下一篇:特斯拉宣布上海建廠 合眾新能源獲第7張“準生證”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