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評論 > 正文

專家論衡:中國品牌未來發展之路

來源:蓋世汽車網 | 2016-12-12 09:00:50
伴隨著越來越多自主品牌涌現市場,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開始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消費者買車不再僅僅關注合資品牌了,自主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地位越來越凸顯了……

伴隨著越來越多自主品牌涌現市場,近兩年中國汽車市場開始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消費者買車不再僅僅關注合資品牌了,國家和市場越來越重視自主品牌的發展了,自主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地位越來越凸顯了,這兩年還一度出現了合資品牌增速低于中國自主品牌的情況,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固有市場關系逐漸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資、自主“二分天下”。

特別是一些優秀的自主品牌,如長安、吉利、長城、廣汽傳祺、比亞迪等,憑借多年的努力,已逐漸具備與合資品牌抗衡的能力,在國內乃至國際汽車市場嶄露頭角,引領國內汽車產業步入“中國品牌”時代。在12月初舉辦的2016第四屆“汽車與環境”論壇上,多位專家如此表示。

創新驅動 自主品牌加速崛起 

近幾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高速增長,尤其2015年10月份出臺了1.6升及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后,這一年多的時間里,中國乘用車市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帶動中國汽車品牌迅速崛起。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中國乘用車共銷售1909.58萬輛,同比增長15.40%。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812.95萬輛,同比增長20.08%,約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同時期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銷量分別為369.87萬輛、298.34萬輛、232.34萬輛、136.27萬輛和49.31萬輛,總量約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8%。經過多年的追趕,中國自主品牌在汽車市場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市場份額接近半壁江山。

深入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當其沖是創新驅動,包括自主品牌在產品上的創新、技術上的創新、品牌上的創新、管理模式上的創新、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面臨節能減排、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三大變革,帶動汽車從定義、設計、制造到生產乃至銷售、使用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汽車企業還靠之前的模式根本難以繼續在市場立足,唯有創新才能求得突破。

在此背景下,近兩年一些自主企業看準時機,開始自發摸索產業變革大背景下的生存方式。他們不再緊緊跟著合資品牌跑,依賴政府的推動,而是自主打造品牌核心競爭力,來提升企業整體水平。他們或對標國際標準,進行戰略創新,如全球化人才戰略,大批量引進國外高端科研人士,以高技術人才帶動產品、技術升級;或從研發生產體系著手,不斷創新研發生產理念,完善流程,為產品、技術創新提供平臺支撐;或吸收借鑒國內外優秀品牌成功經驗,在深刻把握中國汽車市場環境以及自身品牌發展特點下,開展具有各自品牌特色的生產、營銷方式;或打造自主高端品牌,從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安全等方面與國際水平接軌;或在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上進行創新,構建簡單化、標準化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打造品牌特色。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積極擁抱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興產業,為品牌發展謀求新的機遇。

目前諸如吉利、長城、長安、上汽自主等優秀自主品牌,在技術、品質、安全等方面把控已經越來越成熟,與合資品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尤其是一些自主高端品牌的向上突破,如傳祺GS8、長安CS95、榮威eRX5,以及不久前發布的長城豪華SUV WEY(魏派)等,在造型、內飾、做工、質量穩定性、發動機性能、駕乘感受方面不斷趕超合資品牌,刷新國了內消費者對于自主品牌固有看法,帶動國人在汽車消費過程中越來越多地考慮自主品牌,賦予自主品牌新的發展機遇。

機遇和挑戰并存 自主向上任重道遠

隨著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崛起,雖然中國汽車品牌漸漸在國內甚至國際汽車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但自主品牌要想真正和合資品牌競爭,甚至走出國門和國際汽車品牌競爭,還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缺乏好的產品。這并不是說中國自主品牌沒有好的產品。在剛剛結束的11月,長城哈弗H6銷量突破7萬輛大關,創造自主品牌SUV銷量記錄,在乘用車銷量前十的車型中,共有5款自主品牌車型,SUV銷量前十中自主品牌車型占據6席,充分說明了一切。但這樣好的產品目前還太少,特別在轎車市場,產品競爭力還相當有限,如11月轎車市場銷量前十中,沒有自主品牌產品的身影,說明自主品牌競爭力還很有限,未來還需繼續提升,除了通過SUV走性價比、差異化的路線謀求生存空間,轎車技術、質量、管理方面的提升也不容忽視。

其次,制造技術還相對較薄弱,缺乏核心技術。雖然目前國內自主品牌水平提高很快,產銷量也有很大的增長,但是制造技術上,能力依舊比較薄弱,特別是一些核心的制造技術,很多還掌握在國際汽車企業手中。而國外很多地方對專利的保護非常嚴格,即使有合作關系,也無法接觸到這些關鍵技術,只能花高價購買,更不用說掌握了。因此,國內自主品牌想要起來,除了努力開發好的產品,掌握一項或多項核心汽車制造技術也很重要,且這種技術最好是能保證自主品牌在市場的“超級競爭者”地位,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

再者,高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及儲備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點論壇上多位專家均有提及,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執行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明榮更是直言“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核心是技術,關鍵是人才”。他表示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人才雖然有大幅的增長,但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人才總體仍然缺乏,預計到2020年整個汽車行業人才缺口將達到100多萬,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等新興市場缺口更大。這就需要自主品牌依據目前的產業變革趨勢制定合適的人才策略,優化汽車產業人才結構,加大對研發人才的投入力度,積極建設汽車行業人才培養平臺,激勵汽車人才自主創新,加大高技術人才引進力度和鼓勵汽車人才走出去等,聯合多個企業、機構從多方面做好汽車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提供人才支撐。

除了以上幾點,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的協同發展問題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無論中央還是地方政府,更多的是重視主機廠,而忽略了零部件企業,他們不管是政策扶持還是資金支持,都更偏向于主機廠,這就造成零部件與主機廠發展失衡。目前,國內汽車市場外資和合資企業以不到三分之一的企業數量和產量,占據了行業50%以上的利潤,而自主零部件企業絕大部分是靠低價競爭來維持生存。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開始有一些自主品牌在扶持自主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雖然整體來看,目前國內零部件企業與外資或者合資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些年來中國汽車工業,包括整車、零部件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今,在全球汽車產業大變革背景下,自主企業已漸漸找到向上突破的方向,假以時日必能實現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跨越!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品牌

上一篇:三缸欲加身? 奧迪全新Q3更多消息曝光
下一篇:國際油價暴漲會重挫中國汽車市場嗎?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