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人物 > 正文

廣汽集團設計師張帆:最難的是下一步如何跨越

來源:汽車之家 | 2018-12-25 09:14:32
今年以來汽車市場下行趨勢明顯,全年銷售負增長基本已經定局。前兩年快速增長的廣汽傳祺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

在中國汽車設計圈里,張帆是個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到三十歲就被梅賽德斯-奔馳汽車公司(Daimler AG)德國Sindelfingen本部設計中心聘為終身設計師。但他偏偏不甘于此,回國加盟了廣汽集團,在廣汽研究院負責產品的造型設計。在廣汽7年半的時間里,他主導設計的傳祺GS4(參數|詢價)和傳祺GS8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認可,甚至被譽為“自主神車”,兩款成功的車型也助推廣汽傳祺的銷量邁上了50萬輛臺階。不過,市場沒有常勝將軍。今年以來汽車市場下行趨勢明顯,全年銷售負增長基本已經定局。前兩年快速增長的廣汽傳祺也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

廣汽訪談

讓一個設計界的“大咖”談銷量,談壓力似乎是有些殘忍的事情,不過張帆并沒有回避,他表示:“現在我們面臨很大的壓力,壓力有來自外部的,也有內部的。外部的壓力,就是這七年來通過設計讓大家知道傳祺品牌,打造出明星車型,所以外界對我們的期待一直很高,如果你哪個產品沒那么成功,或者說是因為市場定位不準等原因沒有打響,很多說法就撲面而來。這些壓力傳至我們身上的時候,剛開始會覺得有點不公平。一款車型的開發,從前端的市場策劃、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不能只是歸因到設計上。但后來也想通了,既然我們有能力,可以設計出爆款產品,就應該擔當起這樣的責任。所以我跟團隊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們就要做廣汽的強能力者,能做到多好就盡量做到多好。”

廣汽訪談

近年來廣汽乘用車在銷量上實現了大幅增長,但壓力也隨之而來。外部壓力是行業和集團的期待,內部壓力則來自于團隊自身的成長。張帆稱,廣汽研究院設計中心承擔了很多重要任務,逼迫團隊快速成長。但是這支隊伍年輕人很多,他們見識、眼界還有所欠缺,不能采取拔苗助長的方式,要給他們時間學習和成長。近兩年,廣汽也在探索培養人才的新方式,走出去,請進來,將自己打造成更加開放的團隊,爭取實現水平的“二次飛躍”。

●電動車給了設計師重新審視汽車的機會

今年的2018廣州車展上,廣汽新能源帶來了一款基于第二代純電專屬平臺打造的全新純電轎車——廣汽新能源Aion S。新車預計于將在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投產,明年5月開始交付,最大續航里程超600km。從外觀上看,廣汽新能源Aion S不同于以往廣汽傳祺家族凌云翼的前臉格局,新的造型被稱為穿云箭設計。

廣汽訪談

『廣汽新能源Aion S』

當然,這樣的設計出自張帆的團隊。他表示,設計語言上,傳統車的前臉會有一些固定陳設,比如進氣格柵。雖然電動車沒有這樣的限制,但其認為電動車的前臉也需要有標識性的元素,而不只是一個光禿禿的金屬塊,這樣會缺乏意識感、價值感,所以就有了“穿云箭”設計。總體而言,在電動車的設計上,我們希望把傳統車的經驗設計、價值導向應用其中,同時營造一些特別的感覺。

張帆稱,電動車給了設計師一次重新審視、重新創造汽車的機會。電動車和傳統車,雖然都是四個輪子、一個車身,但是有很多關鍵技術、零部件不一樣,導致整車的布局有所區別。比如車的比例,同樣的車身長度之下,電動車的軸距會比較長,車內的空間比較大,以前傳統車車身長度4700mm,軸距會在2710mm、2720mm左右,而電動車的軸距可以達到2900mm,這樣的變化對于專業設計人員來說,是顛覆性的。

廣汽訪談

除了電動化趨勢帶來的驅動力,汽車行業的快速轉型升級也在持續點燃汽車設計師的激情。張帆表示,在智能網聯浪潮的驅動下,很多造車新勢力公司進入中國市場,雖然體系能力上與傳統車企還不能比,但這些企業的設計思路是傳統車企可以學習的。

目前廣汽研究院有研發人員超過3500人,截止2017年底累計投入194億,十三五期間預計投入超200億。研究院目前有包括整車、動力總成、新能源等15類實驗室和1間含焊接、涂裝、總裝、機加工的試制工廠,以及1條汽車調校專用試驗場,在產品開發方面,廣汽會堅持自主正向開發,技術創新方面則以“電動化、智聯化、輕量化、情感化”為突破口,推進“2510”技術創新戰略實施。即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造2大平臺,實現5大技術引領和4個階段目標,2025年全系車型實現電動化;智能駕駛領域,以產業化為目標逐步實現智能駕駛技術的量產,計劃2020年實現L3級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同時實現全自動泊車功能。

“前些年,我們剛剛看到特斯拉,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因為他的設計手法很不一樣。特斯拉是簡潔的風格,兼顧傳統車型的車身線條和比例,并且將這種運動氣質融入到車內,還能給找到用戶的痛點、癢點和爽點,提供更智能的體驗,顛覆了用戶對汽車的認知,這些思路需要傳統車企學習。但是,對于互聯網造車來說,還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把研發體系建構起來,而這正是傳統車企的優勢,對于廣汽來說,在體系,流程、方法、標準這些方面都在做深入積累,比如廣汽擁有300多人的設計團隊,在16個專業領域分工協作,項目上進行矩陣式的管理,這樣才能實現300人共同把每一個產品做好。”張帆說。

廣汽訪談
『張帆』

●擋在廣汽面前的一座“山”是從接近到領先

今年4月,廣汽洛杉磯前瞻設計中心揭牌運營,11月,廣汽上海前瞻設計工作室也正式成立。一年之內國內國外布局兩家設計機構,顯示出廣汽對于造型設計的品質要求還在提升。

回憶起七年前剛剛加入廣汽時的場景,張帆說:“那時我們團隊只有26人,幾間很簡陋的辦公室,連像模像樣的造型室都沒有。整個團隊對于汽車設計還沒有清晰的概念。”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廣汽研究院設計團隊一步一步成長為可以主導產品的開發,并將設計成果反哺給合資公司的專業汽車研究機構。

近幾年,很多外資企業也驚嘆中國汽車的造型設計得到了大發展,成為了帶動中國品牌成長的重要力量。張帆稱,從整體研發層面看,中國汽車的技術和設計,都已經接近國際水平,可能設計相對更快一些。“擋在我們面前的一座大山,是你和大部分人一樣,接近了國際平均水平,但下一步如何達到領先水平,這一步跨越的難度非常大,需要一定的時間積淀。尤其在傳統的汽車技術方面,歐美日企業經過上百年的鍛造,已經很難超越,但目前我國汽車產業也面臨新的契機,就是從電氣化向電動化的轉型,這個過程中,我們有了快速發展,去超越他們的機會。”張帆說。

廣汽訪談

談到未來,張帆稱,為了保持行業領先的優勢,廣汽研究院提出了面向未來的新體系,即“1·333”體系。該體系基于廣汽設計團隊提出的“全息設計觀”而打造的,“全息設計觀”包括三個層面,即全感官、全場景、全維度;旨在達成三大戰略:即情感化戰略、設計驅動創新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基于這三大戰略,未來廣汽設計團隊將從三大領域進行發力,包括形態美學、精致工藝和用戶體驗。“這是一個從物境層到情景層,再到意境層的進化,我們希望最終能實現消費者駕駛廣汽車后久久回味的感覺。”張帆表示。

全文總結:

作為中國汽車設計圈里有代表性且有話題性的人物,張帆時常站在聚光燈下。與兩年前采訪他時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張帆在描述他的作品、展現設計團隊能力時,不再那么鋒芒畢露,而是多了一些耐心和責任。耐心表現在當新產品很難達到爆款效果時,設計團隊仍能保持自信,愿意沉下心從基礎的設計理念著手,堅持給團隊中的年輕人以成長的時間。責任表在當傳祺品牌面對市場壓力時,不把自己置身事外,反而更多聽取市場聲音,積極相應。汽車之家編輯認為,張帆和他團隊表現出的耐心和責任,也正是當前寒冬中很多車企需要的。市場環境的變化有時需要內部的變化匹配,但也需要定力和自信。追求效益的公司沒能缺少創新,百年老店也一定需要堅守。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李一秀:北汽新能源通過三條路徑應對后補貼時代
下一篇:李萬里:汽車產業政策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