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車 > 新能源 > 正文

3納米制程之戰 誰能贏?

來源:每日汽車 | 2021-03-08 12:38:29
INTEL不服,3納米真的是3納米?汽車芯片短缺造成焦頭爛額之際,臺積電(TSMC)與三星電子的3納米芯片制程大戰卻到了緊要關頭。近日,有外媒報道臺積電再次發布提升3納米工藝產能的消息。作為蘋果主要芯片供應商,臺積電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始3納米工藝芯片的試生產。實際上,去年年中的時候,臺積電已經宣布過計劃提升3納米工藝產能,2022年中將3納米工藝的月產能提升到5.5萬塊,并在2023年將產能進一步...

INTEL不服,3納米真的是3納米?

汽車芯片短缺造成焦頭爛額之際,臺積電(TSMC)與三星電子的3納米芯片制程大戰卻到了緊要關頭。

近日,有外媒報道臺積電再次發布提升3納米工藝產能的消息。作為蘋果主要芯片供應商,臺積電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始3納米工藝芯片的試生產。

 

三星,臺積電

 

實際上,去年年中的時候,臺積電已經宣布過計劃提升3納米工藝產能,2022年中將3納米工藝的月產能提升到5.5萬塊,并在2023年將產能進一步擴大到10.5萬塊。與此同時,臺積電還計劃在今年內擴大5納米芯片的產能,以滿足其主要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與5納米工藝芯片相比,3納米芯片在功耗和性能方面分別提升30%和15%。這是科技公司們排隊等待臺積電晶圓的原因之一。不過,我們還是要問,這場競爭的制程極限在哪里?

3納米的極限

晶圓真的是門好生意。據調研機構IC Insights估計,2020年臺積電每片晶圓的營收達1,634美元,居同業之冠。臺積電較格羅方德984美元高約66%,也比中芯684美元及聯電675美元高出1倍以上。

由于臺積電去年是全球獨家能同時量產7納米與5米工藝晶圓的代工廠,據IC Insights估計,有16 家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IC設計廠排隊,等待臺積電的新產品,這也推升了其晶圓的營收暴增。

 

三星,臺積電

 

除了5納米,臺積電即將發力的是最先進的3納米制程工藝。實際上,早在2017年9月29日,臺積電宣布未來3納米(nm)制程晶圓廠,落腳臺灣臺南市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簡稱“南科”),當時預計最快2022年量產。

目前,臺積電在南科有3座晶圓廠,分別是晶圓14廠、晶圓18廠和晶圓6廠。其中,14廠和18廠是12英寸晶圓,6廠是8英寸晶圓。而晶圓18廠是5納米制程的主要生產基地。臺積電3納米制程的晶圓廠,也建在18廠內。

2020年一季度,臺積電宣布3納米制程將在2021年試產,并在2022下半年正式量產,如今宣布提升產能,一方面是需求的強力推動,另一方面也是技術方面的不斷提升。而從技術的投入來說,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經表示,為了3納米制程技術,臺積電于南科廠的累計投資將超過新臺幣2萬億元(約4630億元人民幣)。

 

三星,臺積電

 

在向3納米跑步前進的道路上,臺積電的對手三星,2019年5月就表示其3納米預計2021年推出(2020年試產)。而INTEL預計2025年才能推出(老實人啊,不玩數字游戲)。只是后來由于2020年的疫情影響,三星的3納米制程推出時間延后到了2022年。

而說到INTEL,對于臺積電的10納米及以下的工藝說法是頗有微詞的,INTEL認為臺積電和三星在偷換概念。因為,業內講的“制程工藝就是柵極的寬度”,在節點技術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制程工藝的數字已經和柵極的實際寬度發生了偏離。也就是,柵極實際寬度越來越達不到制程工藝說的那個數字。

所以,這一切都變成了營銷游戲。自從三星開了這個壞的頭,臺積電也這么玩了。2019年,臺積電研發負責人黃漢森也曾坦承,“現在描述工藝水平的 XXnm 說法已經不科學,因為它與晶體管柵極已經不是絕對相關,制程節點已經變成了一種營銷游戲,與科技本身的特性沒什么關系。”

不過這個游戲還是得進行下去。而根據IEEE的國際裝置與系統發展路線圖2017預計,3納米制程將在2024年量產,后繼者是2.1納米(2027)、1.5納米(2030)和1納米(2033)。臺積電和INTEL皆規劃以2納米作為接續3納米的制程,臺積電預計2024年量產,INTEL預計2027年推出。

 

三星,臺積電

 

你可以看到,INTEL的2025年量產3納米相對來說似乎更真實點。而從摩爾定律的發展終極來講,INTEL的路線圖以1.4納米(2029年)作為2納米的繼承者,臺積電亦表示后續會發展至1納米。不管怎么說,這場燒錢、燒技術的“微觀”大戰,還要拼很久。

3納米用GAA

我們從技術來說說未來即將發生的變化。臺積電的3納米制程將繼續采用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而三星則是直接采用GAA(Gate-All-Around FET,全環繞式結構場效應晶體管)。不過,臺積電去年也正式宣布,將在2納米節點引入GAA技術。

那么說到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就得說到半導體的技術發展史,其本質其實就是晶體管尺寸的縮小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的10微米節點開始,半導體的發展一直遵循著摩爾定律。

在發展的過程中,自從22納米節點上被英特爾首次采用,FinFET在過去的十年里成了成為了半導體器件的主流結構。不過,到了5納米節點之后,鰭式結構已經很難滿足晶體管所需的靜電控制,漏電現象在尺寸進一步縮小的情況下急劇惡化。臺積電非常明白這種境況。

 

三星,臺積電

 

因此,半導體行業也需要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正是基于這一原因,GAA被廣泛認為是鰭式結構的下一代接任者。當然,不管是先前的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當下的FinFET還是未來的GAA,雖然形狀和材料發生了變化,但說到底都是場效應晶體管(FET,Field-Effect Transistor)。

2019年,在三星晶圓制造論壇(Samsung Foundry Forum)上,三星明確表示將會在3納米節點放棄鰭式結構,轉向GAA技術。這場大戰在3納米節點上即將爆發。

此外,目前英特爾仍然受困于7納米技術難產,尚未給出何時引入GAA的具體計劃。但英特爾的首席技術官麥克邁克·梅伯里博士曾在去年表示希望能在五年之內實現GAA技術的量產。不過,雖說目前臺積電氣勢如虹,但要說INTEL就“弱雞”了,還是很不恰當。

還有一個關于未來技術走向的問題是,根據當前預計,水平方向上的GAA足以維持柵線的周期從54納米縮減到30~40納米左右(2~3代節點)。但是,此后晶體管的發展,則充滿了挑戰與不確定性。

 

三星,臺積電

 

而目前已知的幾種備選方案中,垂直納米線結構、互補式結構、堆疊式結構是較為可行的方案。這些新型的結構理論上都比GAA的結構具備更加優越的性能,但是也需要更為先進的工藝水平才能實現商業化生產。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互補式結構最有可能成為GAA之后的選擇。

而今,由于3納米制程技術難度非常大,三星美國工廠也就是德州奧斯汀的晶圓工廠,在2023年前恐怕還難以正式量產。這對于力求趕超臺積電的三星來說,壓力依然不小。

有業內人士分析,就目前臺積電所公布的制程推進狀況來看,采用EUV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極紫外光光刻)的5納米良品率已經快速追上7納米,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期臺積電的3納米試生產良品率即可達到9成。

 

三星,臺積電

 

所以,就算三星能依靠國內工廠2022年提前量產3納米GAA,但在性能上未必能壓得過臺積電,在3納米制程這場“龍爭虎斗”中,鹿死誰手還需要拭目以待。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ChargePoint美國首家上市電動車充電網絡企業
下一篇:采用新設計理念 起亞發布首款專屬電動車EV6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