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資訊 > 正文

中國汽車業發展:8年后全自動駕駛入市

來源:澎湃新聞網 | 2017-04-28 09:20:44
4月25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三部委聯手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上述發展目標。《規劃》提出,伴隨新技術的產研融合,新能源、智能網聯將成為我國車企搶占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

4月25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三部委聯手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上述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伴隨新技術的產研融合,新能源、智能網聯將成為我國車企搶占先機、趕超發展的突破口。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宗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動力革命與智能網聯革命相互交互,將會推動全球汽車產業發生全面重構。而對于傳統汽車企業而言,應該尋求創新突破,力爭早日實現轉型升級,成為笑到最后的整合者,而避免成為陷入困境的被整合者。

政策背景:汽車產業發展迅速,但大而不強

《規劃》稱,近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良好。

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自主品牌車型銷量占比50%,市場認可度大幅提高。汽車產業占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步增強,汽車相關產業稅收占全國稅收比等多項統計數據均連續多年超過10%。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汽車產業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局面。

具體表現為存在創新能力不強、部分關鍵核心技術缺失等問題,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汽車保有量大幅增加,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漸顯現。

為此,三部委提出,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引領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具體通過包括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行業內外協同創新,推動全球布局和產業體系國際化在內的系列舉措,從而做大做強中國品牌汽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斌對澎湃新聞稱,此前國家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均有技術路線圖。但本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面融合了各種重要技術元素,協調未來十年產業發展,讓有關政府部門、企業都能有的放矢。

劉宗巍稱,首先《規劃》本身并非強制性的,更多地代表著國家希望產業前進的方向,但后續圍繞《規劃》,政府必然會加緊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和標準,從而引導和激勵產業實現既定目標。

他認為,企業要爭取成為笑到最后的整合者,而非陷入困境的被整合者。

汽車產業迎來調結構:新能源產量將迅速翻番

《規劃》預測,我國汽車產量仍將保持平穩增長,2020年將達到3000萬輛左右、2025年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

結合2016年的生產數據來看,工信部對未來3年的產量預計可謂十分謹慎。

據了解,2016年我國汽車產量達到2811.88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4.46%。若以2020年3000萬輛作為目標,則未來3年復合增長率不超過3%即可達成。

與之相對的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即將迎來爆發。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6.8%。

根據《規劃》對于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的預期,意味著未來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是去年的4倍,每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0%。

此外,按照《規劃》,2025年中國汽車產量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的預期和目標,澎湃新聞計算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為700萬輛。

這意味著2020-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再翻3.5倍,年復合增長率在30%左右。

春江水暖鴨先知,部分車企已經提前做好準備。

今年4月,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稱,基于目前公司在國內16%的市場占有率,到2020年,東風品牌新能源汽車目標銷量相應達到30萬輛,比現在翻15番。東風旗下各品牌新能源汽車將在2018年前后大量上市,最終靠市場而非補貼贏得份額。

新能源:3年內培育若干車企進入全球前十

《規劃》稱,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進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骨干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

從銷量來看,比亞迪、吉利、北汽、眾泰等四家車企已經2016年進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名。比亞迪唐以3.1萬輛/年,占全球市場銷量的4.1%,位居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第三,中國自主品牌第一。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達到300瓦時/公斤以上,力爭實現35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銷20%以上,動力電池系統比能量達到350瓦時/公斤。

目前看來,伴隨技術水平的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已大幅增強。

此前,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對澎湃新聞稱,預計2017年上市的榮威Vision-E電池組電量只有特斯拉的一半,綜合工況下能跑500多公里。

同時,上汽集團亮出了充電黑科技技術:“充電五分鐘,行駛兩小時”,即針對部分特殊用戶,15分鐘充滿80%電量,滿電行駛250公里的車型。

智能網聯:2025年高度及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市場

《規劃》稱,智能網聯技術代表未來汽車產業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戰略制高點。到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與國際同步發展;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智能網聯汽車具有人工智能和網絡互連的特征,代表性技術是自動駕駛,目前國內車企已有布局。

2016年4月,長安的睿騁無人駕駛汽車由南至北,全程路程接近2000公里,成為中國首例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案例。

近日,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對澎湃新聞稱,預計到2020年、2021年左右,長安汽車的無人駕駛技術可實現量產化,并最終在2025年真正實現無人駕駛汽車量產。

但智能駕駛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壓力。

朱華榮稱,無人駕駛并非簡單的技術問題,而是個系統性工程。這其中,包括重新構建社會結構,比如未來全新的交通管理體系,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等。

《規劃》直言,我國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面還存在基礎技術薄弱、協同推進不夠等問題。下一步還應加強統籌協調,推動跨產業、跨部門合作,形成發展合力。

《規劃》明確提出,將建立相關體系標準,制定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行駛的法律法規;建立跨產業協同創新機制,重點攻克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傳感器、控制芯片、車載通信、操作系統等產業鏈薄弱環節;推動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多行業共建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交互平臺;加快網絡信息安全和車輛行駛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嚴防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風險。

張永斌稱,智能網聯領域的關鍵技術已經較為完備,伴隨《規劃》的明確,智能網聯汽車的生產將盡快實現規模經濟,降低技術應用成本。

據悉,《規劃》明確給出了時間表,到2020年,汽車DA(駕駛輔助)、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達到10%,滿足智慧交通城市建設需求。到2025年,汽車DA、PA、CA新車裝配率達80%,其中PA、CA級新車裝配率達25%,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開始進入市場。

自主品牌:合資車企股比將放開,競爭更加市場化

在2017汽車技術合作及產業融合國際論壇上,中汽中心北京工作部的副主任王成對澎湃新聞稱,國內汽車產業面臨出口比例低,品牌不強的問題。從出口結構上來看,聚集在東南亞、南美等一些汽車技術和汽車產業發展相對不發達的地區。

本次《規劃》對我國汽車自主品牌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規劃》稱,計劃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逐步實現向發達國家出口;到2025年,若干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產銷量進入世界前十,中國品牌汽車實現全球化發展布局。

劉宗巍認為,我國汽車市場集中度依然偏低,這與汽車產業極度追求規模效益的規律相悖。為此,企業必須建立更系統也更靈活的產品規劃與技術路線科學決策體系,不斷推出重點產品,并具有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的正向開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規劃》中,作為主管部門的工信部首次公開提出放開合資股比限制。

《規劃》稱,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

據悉,我國汽車工業自加入WTO后新車銷量一直都十分可觀,但是也暴露了自主汽車品牌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技術水平不高,自主研發能力比較薄弱等突出問題,為此,汽車合資企業就成了外國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的“緩沖帶”,用以避免自主品牌遭受到進口外國品牌的“血洗”。

劉宗巍稱,這是工信部首次公開明確提出汽車產業最終將要放開合資股比限制;不過這更可能是有計劃、分步驟、漸進式地調整股比限制的過程。

劉宗巍認為,中國品牌車企應在這最后的緩沖期內,加緊練內功、增實力,不要寄希望于可以永遠坐享合資利潤;對于國外品牌車企而言,也要真正在戰略層面上思考放開之后的企業戰略,特別是自身對中國市場的深刻理解和有效運作究竟需不需要中方合資伙伴的支持。

據證券時報網2016年4月報道稱,工信部部長苗圩在2016中國汽車論壇閉門峰會上透露,汽車合資企業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底線受到美方強烈質疑,我們能頂多久頂多久。但股比放開已進入倒計時階段,長則8年,短則3-5年就會放開。

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顏偉評論稱,這將為特斯拉在華建立合資公司,掃清在股比障礙。

相關熱詞搜索:中國汽車業自動駕駛

上一篇:大眾集團考慮出售杜卡迪 已與潛在買家溝通
下一篇:引擎聲響,安全公益滇藏行攜夢啟航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