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資訊 > 正文

威馬創始人限高令撤銷,如何翻身?

來源:汽車信息網 | 2023-07-05 10:39:46
最近談起威馬汽車,絕大多數汽車圈里的人都會發出一聲嘆息。曾經的新勢力造車一哥,銷量榜首,如今已經陷入停工停薪、門店消失的尷尬處境。從當年的風光一時,到如今的一地雞毛,威馬汽車的發展著實令人唏噓不已。近日,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消息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則限制消費令。信息顯示,2023年4月7日立案的一起仲裁案件中,因法院判決的14065元未能夠履行,法院認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履...

最近談起威馬汽車,絕大多數汽車圈里的人都會發出一聲嘆息。曾經的新勢力造車“一哥”,銷量榜首,如今已經陷入停工停薪、門店消失的尷尬處境。從當年的風光一時,到如今的一地雞毛,威馬汽車的發展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近日,據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消息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一則限制消費令。信息顯示,2023年4月7日立案的一起仲裁案件中,因法院判決的14065元未能夠履行,法院認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將公司及單位法定代表人SHEN HUI(沈暉)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也就是俗稱的老賴。

據悉此次仲裁案件中,被申請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應支付申請人彭某某2022年10月、11月工資差額合計人民幣11798.5元,以及2022年12月工資人民幣2266.9元,共計14,065.4元。

14065.4元對于一個普通員工或許也就是一個多月的工資,威馬竟然已經破落到一萬多元都拿不出來了?竟然不惜讓公司法人淪為老賴都不賠付給申請人?

目前威馬汽車官博發布聲明稱,“近日,有媒體報道了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法人沈暉先生被限制高消費的消息。經核實,該限高令已撤銷。”聲明稱,威馬汽車正全力開展用戶服務,依法有序清償債務,并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出海計劃,有望于近期復工復產,恢復正常運營。

威馬,可能是回天乏力了

很難想象威馬這個曾經最有錢的造車新勢力竟然會落得如此田地。據不完全統計,威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融資最多的車企之一。自成立以來,威馬汽車累計完成了12輪融資,據不完全計算威馬共計融資規模達到350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上海國資投資平臺、上汽集團、騰訊投資、百度、紅杉中國、紅塔集團等。

值得注意的是,威馬汽車法人沈暉早在2022年年底在微博公開發聲承認威馬陷入經營困境,但表示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可惜這條微博下面已經被自家員工的討薪留言給占領了。

根據企查查收錄的信息,威馬公司主體目前關聯法律訴訟576條,絕大部分是被告,原因也幾乎都是合同違約和勞動仲裁,也就是欠供應商錢不還,以及拖欠員工工資。

除此以外,威馬的黃岡工廠更是被員工拉滿討薪橫幅。

面對困局,威馬也有所行動

2023年年初,Apollo智慧出行公司計劃以20.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6.69億)收購威馬子公司,雙方達成戰略并購,實現港股掛牌上市。

這波反向借殼上市的操作,市場交易估值約為2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9.59億),對比同一時期起跑的蔚小理已經完全不可比擬,就是后來居上的零跑等新勢力,威馬也早不是對手。

就在6月1日,威馬終于向港交所完成交表工作,開啟了正式上市審批程序。但此時威馬的財務數據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1.56億元,經歷了疫情寒冬之后,整個汽車行業都在寒冬中負重前行,威馬的業績銷量更是一蹶不振,整年銷量不足3萬輛。

面對銷量斷崖式下跌,經銷商大量退網,全員降薪,官司纏身,威馬只有搏上一次,利用這次港交所成功掛牌,融一筆錢才能為威馬續命。

威馬,何至如此?

曾經紅極一時,又融了如此多錢的威馬,這次竟然因為區區1萬多元人民幣,威馬創始人沈暉就被扣上了老賴的帽子,雖然威馬收到限高令后第一時間就賠付了仲裁款,解除了限高令,但這次事件背后可以說是疑點重重。

事實上,這也不是威馬第一次被強制執行。只不過之前都涉及的數額較大,例如2023年4月,威馬衡陽公司被強制執行1312萬元。5月份,威馬汽車又被綿陽市安州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標的合計1084萬元。

目前除了員工的仲裁和經銷商的催債外,消費者對威馬汽車投訴更是不斷,威馬公司經營異常,門店關停、無法提供汽車配件、售后服務停滯、人工客服缺位,導致他們在購買威馬汽車后無法正常進行保養、汽車出現故障后不能及時維修、簽訂的電池更換協議無法履行、客服熱線一直處于忙線狀態無法打通等。

可惜的是威馬汽車總是采取回避態度,消極應對,對于消費者的投訴,自家員工的仲裁也沒有拿出太多實質性解決方案。

年初時,沈暉在微博上分享了電影《芙蓉鎮》中的一個片段——“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威馬能不能活下去還未可知,不過威馬汽車從“世界冠軍”到“一匹危馬”,是造車新勢力的一面鏡子,也是一個警示。一家車企不能只靠融資和盲目自信,在如今“內卷”之風盛行的汽車產業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缺乏創新和差異化,沒有給消費者帶來足夠的吸引力和體驗感,最終只會落得一個窮途末路。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勢頭很足!梟龍系列萬臺車輛正式下線
下一篇:杭州國資接手東風裕隆,破產車企有“未來”嗎?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