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車 > 新能源 > 正文

減排KPI和管理層薪資掛鉤 電氣化動真格了?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 2021-01-19 11:11:18
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機已成熟。1月1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下了大膽的判斷。在他看來,隨著近年來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越來越成熟,電動汽車在加速、噪音、能耗、維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車。基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文件的規劃,他預測:2021年將是中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元年。電動汽車高速發展的前提之...

“電動車全面替代燃油車的時機已成熟。”1月16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下了大膽的判斷。

在他看來,隨著近年來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越來越成熟,電動汽車在加速、噪音、能耗、維修便利性、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了燃油車。基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等文件的規劃,他預測:2021年將是中國電動汽車快速發展的元年。

電動汽車高速發展的前提之一,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對綠色發展的需求。中國已經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歐盟、日本等經濟體在加速推進碳減排,美國也在計劃重回《巴黎協定》。 

碳中和意味著,技術產業和經濟格局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將其概括為兩方面:一是電力系統的深度低碳化,也就是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將一次性能源都轉化成綠色、低碳的電力能源;二是終端用戶全面電動化,用的都是“綠電”,整個能源系統和全社會的碳排放,就會全面走向碳中和。

鄒驥因此認為,交通的電動化將為碳中和挑起大梁。全球各地禁售燃油車政令的紛紛出臺,也佐證了這一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球共有25個國家及城市制定了汽車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日本政府在2020年12月宣布,日本將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英國在2020年一年內將“禁燃令”兩度提前,最終定于將在2030年全面禁售;海南省也將于2030年禁售燃油車,成為中國首個“禁燃”的省份。 

受“禁燃大限”壓力,多地電動汽車銷量及滲透率出現顯著增長。據東方證券研究所預計,2020年歐洲電動車全年銷量將超過120萬輛,同比增長翻倍。據華創證券數據,目前德國、英國和法國是歐洲三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國,2020年市場份額合計達到56%。 

大勢之下,吃盡了燃油車時代紅利的巨頭們也不得不行動起來。 

1月16日,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進行視頻演講,承諾寶馬集團將全力支持中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

電動汽車,比亞迪,比亞迪,電氣化

齊普策 來源:百人會

他表示,寶馬計劃在2021年銷售10萬輛純電動汽車;到2030年,每輛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較2019年至少降低三分之一,起始水平是每輛車平均減排52噸碳排放。與此同時,寶馬將和所有電池供應商約定,在電池生產中僅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僅此一項承諾就將減少1000萬噸二氧化碳”。齊普策還表態稱,可持續目標的完成度會和寶馬決策管理層的薪酬直接掛鉤。

和寶馬同為德系燃油車巨頭,大眾汽車對此也有明確規劃。大眾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劉云峰此前表示,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到2050年,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碳中和。這個時間表比中國的碳中和規劃還提前10年。

雖然目的相同,但具體到每家車企,電氣化的路線、策略都有所差異。

喊出“全面替代燃油車”口號的比亞迪,走的是純電動、混動雙線并舉的道路。2020年至今,比亞迪先是推出了“刀片電池”,搭載該電池的比亞迪漢2020年7月上市以來累計銷量突破4萬輛;后又推出了搭載DM-i超級混動技術的緊湊型轎車,在虧電狀態下百公里油耗低至3.8升,可油可電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200公里。 

 

電動汽車,比亞迪,比亞迪,電氣化

來源:比亞迪官方

日本燃油車巨頭豐田也不想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雖然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認為日本禁燃令時間表過于草率,但在轉型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上,豐田在混合動力、氫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等領域都有涉獵。

除了純電動和混動,氫能源也是新能源汽車熱門發展方向。

在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看來,氫氣具有來源多樣化、驅動高效率、運行零排放等特征,而燃料電池汽車則可以廣泛地應用于交通、建筑、工業和更高效的儲能領域,可推動汽車產業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的如期達成。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的想象空間還很大,但不同階段的變革側重也有所不同。

在鄒驥看來,電動汽車更大的天地將在“碳達峰”目標實現之后顯現,“十年以內,提高燃油車的排放標準還是主力,電動汽車仍處于準備階段。到了2030年,電動汽車就要開足馬力,全面挑大梁。”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各車企助力 激光雷達2021或迎量產上車元年
下一篇:1000km續航的電池 到底是真技術還是大忽悠?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