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資訊 > 正文

新勢力出海:小鵬一個月只賣了一輛車

來源:雷峰網 | 2023-03-23 10:03:00
新勢力出海,小鵬在2023年1月只賣了一輛車。在歐洲四國瑞典、丹麥、荷蘭、德國采取了訂閱模式的蔚來,1月和2月的注冊量分別為17輛和40輛。即使銷量慘淡,小鵬和蔚來對出海業務的投入力度,卻不減反增。今年1月,小鵬就宣布了要派新車型G9征戰歐洲四國。消息傳出當日,沖上了挪威當地的熱搜。小鵬的海外用戶對這款車型上的智能化能力,尤其是輔助駕駛功能關注度較高。今年2月,蔚來在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開設了一...

新勢力出海,小鵬在2023年1月只賣了一輛車。

在歐洲四國瑞典、丹麥、荷蘭、德國采取了訂閱模式的蔚來,1月和2月的注冊量分別為17輛和40輛。

即使銷量慘淡,小鵬和蔚來對出海業務的投入力度,卻不減反增。

今年1月,小鵬就宣布了要派新車型G9征戰歐洲四國。消息傳出當日,沖上了挪威當地的熱搜。小鵬的海外用戶對這款車型上的智能化能力,尤其是輔助駕駛功能關注度較高。

今年2月,蔚來在瑞典的第二大城市哥德堡開設了一家新的NIO House。3月底,蔚來還準備在法蘭克福開設德國的第二家NIO House。深入德國市場,建更多的牛屋和換電站將會是蔚來今年在出海重要方向。

新勢力之外,今年同樣是吉利、比亞迪發力歐洲市場的關鍵年份。

吉利旗下有三個出海的品牌,領克、smart和polestar。領克在歐洲中高端出海品牌中一騎絕塵,風頭甚至蓋過在歐洲賣得不錯的韓國現代,其在歐洲今年目標為10萬輛;比亞迪則延續了去年高舉高打的風格,今年定下歐洲20萬輛的目標。

忽視本土化需求、生搬硬套國內的玩法,新勢力出海是先交學費,后入門。但冒險和激進是中國車企們出海歐洲的共通之處。

小鵬出海:出發最早,出招最快

新勢力中,小鵬出海最早,節奏最快。

早在2020年底,小鵬就把第一批車G3發往挪威,但海外市場的運營體系直到2021年初才搭建起來。小鵬先是在UDS(用戶發展中心)之下組建了一個海外事業部,又在售后部門組建了一個獨立的國際業務組。而后這兩個部門被抽出來,組成了IUDS。IUDS的負責人何利楊直接向何小鵬匯報。

小鵬出海的節奏之快主要體現在,僅花了一年時間就搭建好了歐洲市場體系,較早進入歐盟體系,成為歐洲三大汽車協會會員。

2022年的第一季度,小鵬還在高舉高打,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設立了歐洲總部,丹麥、挪威、瑞典、德國分別設立了辦事處。與此同時,歐洲首家直營體驗店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正式營業。

三個月后,小鵬單方面取消了P5在歐洲的所有預訂訂單,同時IUDS開始裁員。在這之后,小鵬的出海業務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新、老負責人交替,原先的出海計劃暫時擱置。

到了2022年Q4,小鵬內部進行組織架構BU化后,出海業務暫由CFO顧宏地接手,整體保持按兵不動。

直到2023年1月,小鵬才有了新的動作,宣布了要在歐洲上新兩款主力車型,一個是改款的P7,將于6月在歐洲上市;另一個是G9,計劃在9月左右在歐洲上市。除了新車型之外,小鵬在挪威、瑞典、丹麥、荷蘭四國新設的交付中心都會在今年的第二季度開業。

沉寂了半年多,小鵬再次出招,收縮海外業務的傳聞不攻自破。

出海至今,小鵬在歐洲兩年的銷量加起來只有1000輛出頭,遠不及預期。而這其中,小鵬在狠狠栽過跟頭后,才明白歐洲和中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本土化”是影響出海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首先,在供給和需求上,小鵬給的不是歐洲用戶想要的。小鵬選擇G3作為第一批出海的車型,G3的定位是小型SUV,和北歐人偏愛中大型SUV的需求不匹配。

其次,G3沒有做本土化改進。北歐消費者購買SUV的主要用途是旅行用車,對SUV的要求一是車頂有行李架,二是車后有拖鉤。但因為設計問題,小鵬無法在G3上加裝行李架和拖鉤。即使負責用戶運營的員工聽到了海外用戶的抱怨,也無能為力。

此外,小鵬為海外用戶配備的充電樁還和挪威當地的用電功率不符,險些造成事故。

小鵬出海業務的一位員工告訴新智駕,那段時間海外關注小鵬的用戶經常會問他們P7到底什么時候會在歐洲上市。P7沒成為第一批出海的車型,主要原因是要優先排國內的產能和訂單,海外的需求只能靠后。

除了水土不服,小鵬還踩過一個大坑,急于在海外復制國內的打法。

小鵬曾想過把國內的銷售、運營體系都復制到歐洲,實際上寸步難行。比如在運營方面,在國內可以通過APP、線下門店等途徑來收集用戶信息,但到了海外因為早期沒有開設直營店,難以和客戶建立直接聯系,并且海外用戶對數據和隱私很在意,所以這條路幾乎走不通。

智能化能力方面,小鵬在國內引以為豪的語音座艙,在歐洲多語言的環境里,準確度大打折扣,尤其是像挪威語、瑞典語這樣的小語種。而輔助駕駛能力,在歐洲沒有了高精度地圖的加持,也舉步維艱。(了解新勢力出海更多故事,請添加作者微信:WLX_Charlene_0905交流)

不過,在出海的過程中,小鵬做出一個比較重要的決策是,從完全依靠經銷商賣車轉變到“直營+授權”的模式,和歐洲頭部的經銷商達成戰略合作,其中有荷蘭EmilFrey NV集團、瑞典Bilia集團。

不難看出,小鵬轉變銷售轉變模式是為了更好地控價,讓直營店和經銷商的價格透明,還能方便品牌建設和管理。

在銷售渠道上,此舉類似華為手機銷售渠道的打法。開設直營店的目的是自建銷售網點,和頭部經銷商合作則是借其在當地強大的分銷能力,進快打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和歐洲頭部經銷商合作并非易事,更多時候靠的是“關系”。比亞迪進入歐洲市場時,想要和本土最大的經銷商合作,卻屢次碰壁。后來和奔馳的高層建立聯系后,才扭轉了局勢,加速促成了和頭部經銷商的合作。

雷峰網了解到,今年7月左右,小鵬會重啟出海計劃,屆時可能會放出大招。

蔚來出海:最先喊口號,摸著前人過河

相比小鵬的“最先出手”,蔚來是“最先出口”。

早在2020年8月,李斌就對外宣稱,蔚來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出海,第一站是歐洲。

2020年11月,蔚來代號為“馬可波羅”的出海計劃被曝光。陳晨擔任蔚來歐洲業務發展的負責人,向蔚來汽車的聯合創始人秦力洪直接匯報。陳晨是“二進宮”,初進蔚來時,曾擔任蔚來的銷售與管理高級總監,中途去了林肯中國任銷售副總裁。

在團隊的配置上,和自動駕駛業務類似,蔚來傾向于在當地招成熟的職業經理人。挖來深耕挪威本土汽車市場Marius Hayler,讓他出任蔚來挪威公司總經理(現兼任蔚來挪威和丹麥公司總經理)。Marius曾先后擔任捷豹路虎集團挪威地區主管、沃爾沃汽車挪威副總裁。

搶灘挪威,似乎成了國內車企出海歐洲不可避免的一戰。小鵬、蔚來之外,上汽名爵、上汽大通、比亞迪等車企也紛紛把挪威作為歐洲首站。

中國新能源汽車選擇以挪威為典型代表的北市場,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幾個:首先,北歐的電動車滲透率高,挪威以超過80%的滲透率位居榜首;其次,挪威、瑞典相關的法規沒有歐盟嚴格,能通過歐盟五星碰撞測試的純電車為數不多;此外,挪威、瑞典的關稅低,尤其是在挪威出售電動車既不用繳關稅,也不用繳增值稅。

中國車企出海歐洲,通常會選擇從北歐切入,再發展周邊國家,對西歐形成輻射。

回到蔚來出海的布局,僅從時間表來看,蔚來步子邁得沒有小鵬快。蔚來于2021年5月對外發布挪威戰略。但直到2021年9月,蔚來出海的第一款車型ES8才在挪威上市并開啟交付。

除了單獨發布挪威戰略之外,蔚來出海的重要進展都是通過NIO DAY披露的。

第一次是2021年年底NIO DAY上,蔚來宣布了“歐洲四國”計劃,要把國內的產品和服務體系復制到德國、荷蘭、瑞典、丹麥四個國家。

第二次是2022年10月,蔚來在德國舉辦NIO Berlin 2022時,李斌對外宣布ET7、EL7(即ES7)、ET5將通過“訂閱模式”在歐洲四國開放。

在銷售模式上,最初蔚來和小鵬走的是同樣的路線,在挪威直接賣車。可試水了一年后 ,蔚來ET7的銷量僅有200多輛。小鵬的情況更好一些,也只不過是500多輛。

因此,重新梳理業務結構,轉換銷售模式成為了蔚來不得不做的決定。

“訂閱模式”分為短期和長期,最短一個月起步,每月至少要付1249歐元,可任意更換車型。而長期是一年至五年不等,折算下來每個月的價格可以低至999歐元,不可更換車型。蔚來稱,這種模式是其在歐洲市場調研了長達10個月的結果。

在訂閱模式下,運營權歸蔚來而非租賃方,蔚來能夠更好地把控品牌形象和服務質量。

不過,蔚來推出的“訂閱模式”并非首創。領克已經在歐洲嘗到了該模式帶來的紅利。不到五年時間,領克在歐洲訂閱制的會員超過18萬,這部分的收益占整體收益的90%以上。

領克的“訂閱模式”,由直接購車、月費會員、免費會員和B2B四種形式組成,且具體的玩法比蔚來復雜。以月費會員為例,用戶每月只需要支付550歐元就能用車,可以隨時取消服務,但前提也是至少訂閱一個月。不同的是,在訂閱滿一年后,用戶可以更換車輛,將原先的那輛車按照二手車轉賣。

提出這個玩法的人是擔任領克歐洲CEO的Alain Visser,一位在汽車行業扎根了三十多年的老兵,曾在通用、福特、沃爾沃擔任要職。

實際上,蔚來、領克都是摸著前人的路過河,訂閱模式是在歐洲延續了八十多年的租賃模式上進行二次改造。但蔚來和領克的區別在于,一個是純電車出海,一個是PHEV。

蔚來出海的信心,很大程度源自于在國內成功搭建了海底撈式的服務體系。

不過,據一家接觸過蔚來的歐洲道路救援招標商透露,蔚來曾找到他們談取送車服務,他們的報價大致是50公里以內250歐一次,并且需要用戶提前兩天預約。這與國內隨叫隨到的服務體驗相距甚遠。

在復制服務體系之外,蔚來正在把國內換電的模式搬到歐洲。在進攻的路徑上,蔚來一邊在推動北歐市場,一邊深入BBA的腹地德國。

目前,蔚來在海外有11座換電站。海外換電站的建設明顯慢于國內,今年2月僅在歐洲新增了一座換電站。而蔚來的原計劃是,2025年要在海外建設1000座換電站,這些換電站基本會集中在歐洲,且主要用于服務德國市場。

雷峰網獲悉,蔚來在歐洲鋪開換電站沒有當地政府補貼,所用的電能屬于工業用電,建設成本和費用極高。蔚來出海的鏈路注定會被現實因素拉得更長。

此前,曾有傳聞蔚來準備在美國賣車。一位接近蔚來汽車的人士告訴雷峰網(公眾號:雷峰網),蔚來暫時還沒有在美國銷售的計劃。同行或許在收縮,但蔚來認為車是一個決策周期長的產品,他們堅持底線思維,不打算收縮。大的邏輯是歐洲市場需求大,早進入比晚進入強,晚進入的品牌可能要花3-5年去打市場。

一言以蔽之,把握先發優勢,早入場能更早建立品牌接受度。

歐洲市場難攻難守

與小鵬、蔚來出海歐洲是為了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市場接納度不同,比亞迪是直奔把海外市場變成增量市場的目標而去。

從規劃、渠道到定價策略,比亞迪前期的做法都圍繞著“走量”展開。

策略方面,比亞迪乘用車出海采用的是“4+4”戰略,用4款SUV(ATTO3 、宋plus DM-i、漢)和4款轎車(唐、海豹、海獅、秦plus),每個車型從拿到歐盟E-mark認證后,平均每個月向歐洲發運5000輛。目前,除了ATTO3(元plus)外,其余7款車型還未拿到的歐盟E-mark認證,拿到該認證是能在歐洲批量賣車的關鍵節點之一,比亞迪正在加快認證進度。

渠道方面,前文提到比亞迪靠和當地頭部經銷商合作為主,已簽下了數十家經銷商。并且,比亞迪計劃到年底完成上百個網點的建設。去年,比亞迪還和SIXT公司合作,對方會在2028年之前向比亞迪采購10萬輛電動車。

在定價方面,低于當地同類車型的市場定價。以ATTO3為例,當地顧問、測評機構和經銷商給出的指導價格是4.6萬歐元,但比亞迪最終的定價是3.8萬歐元。

出海歐洲,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主機廠,把潛在市場變成增量市場必然是漫長、高投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車企始終如一地保持穩定的節奏。對中國車企最大的考驗不僅是“本土化”,而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在當地做正向研發。

至少過來人領克從在瑞典的哥德堡建立了中歐汽車技術中心,到推出訂閱模式,耗費了7年時間。而后達到歐洲出海量達到26000多輛,又花了兩年。

疊加俄烏戰爭背景下,天然氣成了稀缺資源,電價飛漲,純電車的使用成本未必比PHEV或者油車的價格低,對于中國車企出海歐洲是利空。

相較之下,留給新勢力在海外的試錯空間并不多。

小鵬尷尬了:一個月只賣了一輛車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新標被調侃 別克將計就計推同款指甲剪
下一篇:河南出新方案,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河南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