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 > 資訊 > 正文

中國制造2025:從世界工廠到制造強國

來源:汽車信息網 | 2017-06-08 09:29:28
2017年6月7日至8日,以“變革創新與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第八屆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召開。本屆論壇匯集了中外重量級嘉賓,就汽車行業當前的機遇與未來發展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汽車新聞網訊 2017年6月7日至8日,以“變革創新與轉型升級”為主題的第八屆全球汽車論壇在重慶召開。近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市場的汽車需求量都正在接近飽和,傳統汽車產業正邁向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變革之路。本屆論壇匯集了中外重量級嘉賓,就汽車行業當前的機遇與未來發展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作為全球汽車論壇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國汽車新聞網將在重慶現場,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會議報道。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頂層規劃,是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第一步。“中國制造2025”是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格局下提出的,旨在通過科技進步手段,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優化結構、綠色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

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的區別是什么?汽車行業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框架中又有哪些發展前景和機遇?就這些問題,SWM斯威汽車.鑫源控股董事長龔大興、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郭剛、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大客事業部總經理樊文堂、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營銷管理部高級經理李杰等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中國汽車業在中國2025發展框架中的解決之道,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樊文堂:造出有生命力和智慧的產品企業才有未來。

南京金龍副總裁兼大客事業部總經理樊文堂表示,汽車行業在2008年以前無論做什么都能成功,企業的發展也是蒸蒸日上,2009年到2012年依托于國家政策的支持發展也很不錯,然而2013年以來制造業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制造業企業利潤非常低。

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大客事業部總經理樊文堂

“回顧歷史,南京金龍是一個分廠,主要代工生產附加值比較低的中小型車,過去一直沒有贏利。生意好的時候有訂單,生意不好的時候餓肚子。”樊文堂坦言,“做企業還是要有一個好產品,有一個新產品、有一項新技術,決定這個企業生死的方向。”

因此,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機遇,制造業企業必須抓住這一機遇,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

在他看來,如何從世界工廠到制造強國,要制造有生命力的、覆蓋全價值鏈的產品,才是企業的根本之路。實際上歸結到一個造字上,要造出一款有生命力的、有智慧的產品,企業才有未來。

龔大興:在最好的時代,要把產品當生命來對待。

在過去十幾年中,中國汽車行業迎來巨大的發展,產銷總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然而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卻忽略了很多東西,是時候停下來看一看曾經錯過的風景。而當下就是最佳的時間,也是最好的時代。

SWM斯威汽車.鑫源控股董事長龔大興

鑫源控股、SWM斯威汽車董事長龔大興認為,在經過30多年發展歷程后,企業更需要冷靜下來思考,思考供給側改革以及2025發展戰略的制定等。

他認為,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汽車工業4.0是一脈相承的。在他眼中,德國工業4.0背后的邏輯與思想的本質依然是贏利和風險控制。而所謂的工業4.0的工匠精神,根本問題是把產品當成生命來對待。

關于汽車行業如何與中國工業2025戰略相結合,龔大興表示:汽車從業人員與2025建立命運共同體。同時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以用戶為中心,并且堅信中國制造2025這條道路是正確的,要有絕對的信心和必勝的信念,這樣才有機會在全新的工業時代實現超越。”

徐大全:德國工業4.0,人才是發展核心。

隨著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發展,整個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市場需求在變化,個性化產品的需求在變化,產品的生命周期更短,24小時全球服務和新興的商業模式正在改變著整個市場。針對這個市場的要求,對生產制造商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表示:“先提高生產力,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的靈活生產,改善產品質量,持續服務,預防性服務,減少庫存,降低對員工的依賴,這是市場提出的,生產制造業為了做好做強需要迎接更多的挑戰。”

徐大全說,作為德國工業4.0戰略的發起者之一,博世針對市場變化已經在進行相關工作,博世將現實的物理世界和虛擬的網絡世界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進行數字化的管理,并提供了開放的標準,可實現快速配置和靈活配置,同時把傳統大型的生產線變成智能化的小生產單元,可以更靈活的配置。在推廣工業4.0應用到全球生產體系的同時,博世也在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共同打造4.0工廠。

徐大全認為人是整個系統的核心。人仍然是設計者、管理者和優化者,所以人是工業4.0的核心。

郭剛:中國車企應提升制造能力,提供更優產品。

中國經濟總量排在全球第二位,汽車產銷量去年2800萬輛,從產銷量來說遙遙領先,然而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這才是重中之重。

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郭剛

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郭剛表示:“從國家的戰略角度契合整個國家轉型發展的需求,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路線是非常前瞻的戰略。在如今汽車消費市場中,高端產品大多還是由國外品牌組成。在中國從制造大國變成制造強國的道路上,車企更應該提升制造能力與水平,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

未來自主品牌打造第三代的高品質汽車,標簽就是智能、時尚、健康,包括智能駕駛、智能交互。要打造這樣的車,第一是設計,第二是制造工藝。最終解決效率和質量這兩個核心問題。從而制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高品質汽車。

走中國特色的趕超型工業戰略道路

就整個制造業來說,正面臨的挑戰就是轉型升級,包括新能源、智能化、無人駕駛等等,但最大的挑戰就是中國自主品牌面臨的品牌催生,如何擴大知名度,提升名譽度,是我們每個企業不懈追求的目標,隨著中國自主品牌的不斷提升,中國制造業已經進入追求品質、追求品牌的新格局。互聯網+給傳統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引導我們進入變革的時機。

德國基于自身的優勢推出4.0戰略,關注制造業硬實力的提升,旨在進一步提升工業競爭優勢,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帶來諸多的啟示。與德國不同的是,我國供給側面臨諸多問題,不少產品供給量過多,且質量不高,供給與需求互相不配套,我國的供給側改革重點在結構性改革,可以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從價值鏈的低端向中高端轉移的有效措施,是實現技術革新轉型升級的全面保障,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強大動力,是實現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相關熱詞搜索:全球汽車論壇中國制造

上一篇:“一帶一路”加速中國汽車國際化
下一篇:大變革之下,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何轉型?

河南快三